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

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材料二  (清代)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军机大臣),亦只供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思考并回答

(1)军机处设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立及发展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军机大臣有何主要职权?

(2)据材料二归纳军机处有何特点?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1)直接原因: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根本原因: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职权:承旨、出政。 (2)处理全国机要事务;保密性强;军机大臣权力有限,主要是承旨、缮撰、传述。时代特征: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渐趋衰弱。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可以得出直接原因是处理西北紧急公务.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根本原因是加强专制皇权、巩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封建统治)的需要。第三小问,由材料“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可知军机大臣的职权是承旨、出政。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说明处理全国机要事务“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说明军机处保密性强,军机大臣权力有限,主要是承旨、缮撰、传述。地近宫廷,便于宣召。军机大臣能够协助皇帝控制政权但不能参与决策说明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同时意味着封建制度渐趋衰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

—宋濂《元史》

思考并回答:

(1)材料一中图片体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这幅图说明当时的制度下存在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与宋代相比,在地方行政区划设置方面有什么特点?

 

查看答案

读下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金

高层政区

 

 

行省

布政使司

统县政区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州、县

 

 

A. 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 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 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 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查看答案

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分散地方官吏权力,防止割据

③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清史稿》 记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设置军机处最主要的意图是(   )

A.处理民族事务     B.提高行政效率     C.强化君主专制      D.加强特务统治

 

查看答案

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然而“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这说明

A. 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B. 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

C. 郡国并行有利于消除内乱

D. 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