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在外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

—宋濂《元史》

思考并回答:

(1)材料一中图片体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这幅图说明当时的制度下存在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与宋代相比,在地方行政区划设置方面有什么特点?

 

(1)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存在问题:汉朝时期地方势力膨胀,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2)元朝在地方行政区划设置上既有继承也有创新;创新体现在行省制度的创立上。 【解析】 (1)材料郡县名称和封国名称并存,体现的是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由于封国统治者权力较大,容易形成割据势力,从而威胁中央集权。 (2)由材料“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可见元朝在地方行政区划继承了宋代基本地方行政区划,而行省是地方行政区划的最大的创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金

高层政区

 

 

行省

布政使司

统县政区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州、县

 

 

A. 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 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 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 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查看答案

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分散地方官吏权力,防止割据

③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清史稿》 记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设置军机处最主要的意图是(   )

A.处理民族事务     B.提高行政效率     C.强化君主专制      D.加强特务统治

 

查看答案

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然而“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这说明

A. 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B. 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

C. 郡国并行有利于消除内乱

D. 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查看答案

《荀子·君道》记载:“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 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B. 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C. 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D. 推行行省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