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观察下列图片,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出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A. 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日益...

观察下列图片,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出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A. 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

B. 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C. 工具改良是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

D. 生产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

 

C 【解析】 料给出三幅图片,展现的是农具的发展过程,从骨农具到石农具最后到铁农具,说明生产工具发生质的飞跃,不断得到改进,C符合题意;材料只是反映铁农具的出现,不能得出其使用范围的大小和是否占主导地位,AB不正确;D比较片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学制系统图

注:①太常:职官名。掌理宗庙礼仪、考核荐举博士和博士弟子。②宫邸学、鸿都门学、大学为官学。③蒙学(书馆)(识字习字)、精舍(精庐)(经师讲学)为私学

—郭齐家《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壬子癸丑学制》与清朝最后出台的癸卯学制(1904年1月13日颁布,农历癸卯年)相比,有了明显进步。比如基本上废除了教育权利上的两性差别,女子教育正式列入了学制系统;取消了专门为贵族设立的各类学校;取消了按学校等级奖励毕业生出身的制度;规定小学废止读经课、大学取消经科,增加了大量自然科学课程和劳动生活技能的训练;教学方法上要求结合学生实际,适合儿童身心特点,反对体罚学生;缩短了学制年限;除高等师范学校外,其余各级各类学校都允许私人创立。

——摘编自吴洪成、苏国安《我国第一部现代学制的诞生——民初《壬子癸丑学制》探析》

材料三1949年,新中国第一任教育部长马叙伦在教育建设上作了四个方面的努力:第一、对教育机构与学校作直接的政治清理;第二,为工农及其子女接受教育创造条件,加快培养工农出身的新型知识分子;第三,改革学制,制定试行新的中小学暂行规程,形成学校教育的稳态;第四,大力推行苏联教育学理论与教育经验。

—摘编自叶澜《“新基础教育”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汉代学校教育制度。

(2)比较材料二、三,指出民国初期与新中国初期在教育变革上的相似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并且接受得愈早愈速就愈好。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1938年)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美国政府统计,1932年,美国从欧洲进口总值仅3.9亿美元,而1929年为13.34亿美元;1932年,美国向欧洲出口总值为7.84亿美元,而1929年高达23.41亿美元……1928年,世界贸易总额已达到601亿美元,但到1938年,仅为246亿美元,缩水超过60%。——文亭《80年前的货币战争:<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文史参考>2010年第22期

材料二1933年6月,召开了世界货币会议,以解决汇率和贸易问题。美国在会议中的角色至关重要,而罗斯福申明美国当务之急是恢复国内经济,拒绝承担国际责任,国际合作的努力宣告失败。新政也没有能够完全治愈危机……1939年总产量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这与国际贸易状况密切相关……二战以后,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各国在互惠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削减关税壁垒的谈判,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成为战后恢复和发展国际贸易的基础,促进了战后的经济繁荣。

——摘编自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1939年总产量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世界贸易得以复苏的原因,并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的监察制度,经过众多思想家的引导,并在总结汉以来监察制度的经验基础上,建立了比较成熟和定型的“一台三院”的监察体制。在地方监察体制上,唐初分全国为十道监察区,由监察御史十人分巡州县。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改全国为十五道,监察御史亦增至十五人。御史不仅是察吏之官,也是“掌律令”之官,无论治吏与明法都与御史密切相关。唐朝的监察法以《监察六法》为代表,是“道察”体制的产物。首先,“察官人善恶”,使监察的覆盖面扩展到所有的官僚;其次,将户口、赋役、农桑、库存等经济指标列为监察的内容,显示对经济监察的重视;最后,司法监察已成为监察的重点,皇帝派出巡按地方的监察御史多奉命察大案、要案、冤案。除《监察六法》外,皇帝对御史每次巡行的监察重点都作出明确的指示。

——张晋藩《察吏是治国之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镜鉴》(2018年3月5日《北京日报》)

材料二  英国议会是政府施政的监督者,议会监察专员署是议会的代理办事机构。在此基础上,英国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又相继成立了各种不同的监督机构,构成了一个多行业、多地区、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网络。

——摘编自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中国监察》2004年第15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代监察制度改革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英两国监察制度的相似之处。

 

 

查看答案

下图是自2011年3月19日开始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运行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集装箱等国际联运列车——中欧班列线路图。据图可知,中欧班列的开通

A. 由独联体的建立直接促成

B. 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C. 受到“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

D. 有力地促进了欧盟的建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