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5年秋天,马铃薯晚疫病首次渡过大西洋,袭击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5年秋天,马铃薯晚疫病首次渡过大西洋,袭击了爱尔兰,致使当年农民一无所获。马铃薯在1846年再度绝收,而饥荒持续着。对抗饥饿的办法显然是从国外进口谷物,以缓解爱尔兰的困境。问题是根据当时的法律,这些进口物品必须被课以沉重的进口税。当时所谓的《谷物法》,便是一场长期论辩的核心。贵族阶层的地主希望保留这些限制谷物进口的法案,而由工业家所领导的反对联盟,则要求废除它们。随着爱尔兰的饥荒造成重大危机,最终马铃薯决定了这场论辩的胜负。经过1846年5月的一场表决,《谷物法》被废除了。

——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

材料二  维多利亚王朝早期,当时人们广泛认为中产阶级正在取得胜利。人们说1846年废除《谷物法》削弱了土地贵族政治经济的支柱。马克思和恩格斯甚至在1850年说:“唯一残留下来的贵族属资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英国贵族的丧钟真得敲响了么?从长远来看,是没有疑问的。不过在贵族得以延长其统治和以自己的世界观教育其继承者以前,丧钟尚未敲响。权力是和平过渡的,其回报是上流集团的新成员们在时间上给以宽限,并接受贵族的许多价值观念。双方的敌对情绪开始淡化。1846年以后,地主们的利益不再那么明显地与工业或者资本相对立。大地主的收益越来越多地来自铁路、运河、矿山和在城市的财产。英国历史上乐于将新财富并入原有财富的模式,在18世纪晚期被地域上和宗教上孤立的工业财富的爆炸性增长破坏了,这时又完全恢复起来。实业家的孩子允许成为上层阶级一份子的代价是放弃相对孤立的一个世纪里形成的、面向生产的文化。

——马丁·威纳《英国文化与工业精神的衰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废除《谷物法》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废除《谷物法》的历史作用及废除过程中表现出的政治智慧。

 

 

(1)背景: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爱尔兰发生严重马铃薯晚疫病,并造成灾荒;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更多民主权利;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提出与传播。 (2)作用:经济上,有利于缓解饥荒,推动英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土地贵族转变经营方式,投资于近代产业。政治上,缓解了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有利于代议制民主的完善和发展;壮大了英国社会中产阶级的力量。思想上,冲击了重商(贸易保护)主义,有利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推动工业资产阶级接受贵族的价值观念(或者贵族的价值观念资产阶级化)。 智慧:人类文明的进步有时需要妥协。 【解析】 本题考查英国《谷物法》的废除。考查废除《谷物法》的社会背景、历史作用及废除过程中表现出的政治智慧。 (1)本小问的背景,依据材料一“马铃薯晚疫病首次渡过大西洋,袭击了爱尔兰, 致使当年农民一无所获.马铃薯在 1846 年再度绝收,而饥荒持续着”可以得出爱尔兰发生严 重马铃薯晚疫病,并造成灾荒;依据材料一“1845 年秋天”、“而由工业家所领导的反对联盟,则要求废除它们”,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更多民主权利;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提出与传播。 (2)第一小问的作用,依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回答即可,即经济上, 有利于缓解饥荒,推动英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土地贵族转变经营方式,投资于近代 产业.政治上,缓解了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有利于代议制民主的完善和发展;壮大 了英国社会中产阶级的力量.思想上,冲击了重商(贸易保护)主义,有利于自由主义(经 济)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推动工业资产阶级接受贵族的价值观念(或者贵族的价值观念资产 阶级化)。第二小问的政治智慧,依据废除《谷物法》的过程可以看出人类文明的进步有时 需要妥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平定新疆等少数民族贵族叛乱以后,为保证政治上的有效统治,清朝统治者特别提倡迁移内地人民到新疆从事农业开发。清廷以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内地人民完成向新疆的迁徙。1761年,清政府首先实行有组织地移民出关,尔后对落户的农户放宽起课年限,有力地保证了应募农民在迁入地有时间和力量开垦种地,受有组织的移民的吸引和鼓舞,自发迁移进入新疆的人口也与日俱增,移民屯垦取得显著成效。在西南地区,清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制,汉族手工业者纷纷进入少数民族地区,有的来定居,有的开荒,有的经营木工、金工、石工等手工业,促进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开发。

—摘编自王兴文《试论中国古代西部经济开发政策》

材料二

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美国领土扩张的同时,兴起了大规模的西进运动。一批批移民像潮水般涌入西部地区,一望无际的西部荒原逐步得到开发。最先的移民在西部开拓荒地,建立居民点,发展农业,他们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及日用工业品则完全仰仗东部,这就为东部资本主义工业扩大了国内市场。反过来,西部新农业区的开辟,又为东部城市和工业人口提供了粮食及原料。农业资本主义沿着这条所谓的“美国式道路”,在西部发展起来。总之,美国西进运动的过程,也就是资本主义在北美大陆的横向发展过程。

—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8世纪至19世纪初清朝西部开发与美国西进运动的特点及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清朝西部开发与美国西进运动共同的历史借鉴。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夫(指御史大夫桑弘羊)曰:“今意一总盐铁,非独为利入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铁器兵刃……非众庶所宜事也。往者豪强大家……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成奸伪之业,遂朋党之权,其轻为非亦大矣。”

—(西汉)桓宽《盐铁论》

材料二

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一个忽视或鄙视国外贸易,只允许外国船舶驶入一二港口的国家,不能经营在不同法制下所可经营的那么多交易。

“这种管制(国家和君主干预经济生活)几乎毫无例外地必定是无用的或有害的。”国家只起“守夜人”的作用。它的职能是:“第一,保护社会,使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使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这就是说,要设立严正的司法机关。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汉武帝时实施盐铁官营政策的原因。

(2)材料二中亚当·斯密批评了当时中国的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的影响。

(3)根据所学知识,比较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两种经济理念的不同及实施的历史影响。

 

 

查看答案

1883年,恩格斯在致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爱·伯恩施坦的信中说:“远距离输电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它终将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恩格斯旨在说明

A. 电力推广将导致阶级斗争的终结

B. 科学技术对社会变革的重要影响

C. 发展电力是德国革命成功的关键

D. 电气技术取代蒸汽技术的必要性

 

查看答案

1870~1900年间,英国的工业生产增加了一倍,但英国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所占份额从三分之一降到五分之一。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工业革命产生和发展进程不一致

B. 英国失去了殖民霸主的地位

C. 新兴国家的兴起改变了经济格局

D. 英国坚持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查看答案

恩格斯指出:它实际上是“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下列与材料中所指的“它”最相关的是

A. 早期殖民扩张

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 第一次工业革命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