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后期起,古老的骆驼商道有了一条对等的海路。瓷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后期起,古老的骆驼商道有了一条对等的海路。瓷器成为新途径的首选,方便、大宗、价值又高,能提高船东的利润。唐代瓷器注重异国情调、自然风格、雄浑的气质与彩绘的装饰。宋瓷则追求纹饰低调、比例均衡、形态流动、冷色系的单色色调,体现轮廓、釉色和纹饰完美整合,流露出一种文化孤芳的排外心理。元朝青花瓷的诞生是泉州穆斯林商贾和景德镇窑主共同推动的,接纳了西南亚地区(中东)的传统审美价值。明朝青花瓷工艺改进并流行。清初,珐琅彩进入中国,使瓷器用色逐渐涵盖彩虹的所有缤纷。

17—18世纪欧洲传教士和商人频繁往来于欧洲与中国,世界开始聚焦中国。耶稣会士的中国报告和以拉丁文翻译的儒家经典,陆续在法国出版,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国热”。中国瓷器的造型风格、优良质地及瓷器上的图案花式和绘画深受欧洲人喜爱,欧洲各国作坊加以仿造。1769年,英国玮致伍德建立陶厂,此后引进机器生产,并采用新式转印技术。他不仅采用景德镇的精密分工制度,还推出创新的管理方式和现代商业经营事项,如市场调查、报纸广告等。

18世纪中期后,熟悉中国的欧洲商人开始反驳耶稣会士描述的理想化形象,指出中国的官吏腐败衰弱的一面。西方知识分子很快转而反对中国,觉得不该把它视为西方社会的榜样;同样的,欧洲人也停止把中国瓷当成典范。18世纪末,欧洲瓷业将中国瓷器逐出国际市场,这与中国在世界事务上划时代的衰退同步进行,也与西方势力上升、前进成为全球重心的时序相互对应。

——摘编自罗伯特·芬雷《青花瓷的故事:中国瓷的时代》、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从唐朝至清朝中国瓷器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中国瓷器在欧洲命运的变化,并分析导致该变化的原因。

 

(1)特点:瓷器是中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具有时代特色:瓷器工艺演进与中外文化技术交流密切关联;影响了欧洲瓷业发展和欧洲文化;后来衰落,其发展变化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国运的兴衰。 (2)变化:由被欧洲仰赖到被逐出欧洲市场;由被欧洲追捧到被冷落等。 原因:欧洲作坊大量仿造瓷器;工业革命后欧洲制瓷业的生产技术、组织管理和商业运行均有革新;欧洲对中国认识发生变化;明清以后,中国瓷器业虽有工艺发展,但没有出现革命性变化等。 【解析】 试题 (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具体唐朝至清朝中国瓷器业发展状况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紧扣材料信息“瓷器成为新途径的首选,方便、大宗、价值又高,能提高船东的利润”、“中国瓷器的造型风格、优良质地及瓷器上的图案花式和绘画深受欧洲人喜爱,欧洲各国作坊加以仿造”、“18世纪末,欧洲瓷业将中国瓷器逐出国际市场,这与中国在世界事务上划时代的衰退同步进行”等分析、认知,把握到以下方面:瓷器是中外贸易的主要商品、瓷器工艺演进与中外文化技术交流密切关联、影响了欧洲瓷业发展和欧洲文化、其发展变化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国运的兴衰等。 (2)本问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变化及原因”要求,避免只围绕某一个方面作答。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信息,结合相关史实,把握到以下变化:由被欧洲仰赖到被逐出欧洲市场、由被欧洲追捧到被冷落等。关于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欧洲瓷器业的进步、工业革命的开展以及中国明清时期国力状况、瓷器业技术没有革命性突破等展开,所组织的答案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初年南京地方政府规定:“机户不得逾百张(机),张纳税当五十金”,并由“织造批准注册给文凭,然后敢织”。此后,出现了“自此有力者畅所欲为”“遂有开五六百张织机者”。乾嘉年间,全城织机数已达“三万余计”,至道光时,仅缎机使“以三万计,纱、绸、线、绫织机不在此敌”,这些织机大部分受手工工场主的直接或间接控制。

—摘编自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康乾时期,在广东地区种植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农户中,两极分化剧烈。在“东家夸三月之青,西家務四月之红,各以其先熟及美种为尚”的相互竞争下,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强者则成为“家有荔枝千枝”的大户。在竞争中,贫者破产而沦为雇工,富者积累资金而雇工经营。

—摘编自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明清时期,以农业而言,生产工具基本上沿用宋元以来的一整套农具,耕作技术基本上还是宋代水平,和欧洲相比,18世纪中叶,处于乾隆鼎盛时期的中国社会生产力,已从总体上落于经过“工业革命”的西欧列强之后。

长沙京刀业行规规定:“一议外来京刀,内行外行,毋得发售,如违将货充公。”

—摘编自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清初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初资本主义得以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查看答案

融入西方器形和装饰图案的中国瓷器在18世纪变得特别流行,各种各样的欧式元素都被原样复制到瓷器上,大多数图案是由欧洲客户提供的版面和素描。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 中国瓷器成为中西贸易主体

B. 外销成为中国制瓷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C. 欧洲文化对中国瓷器的影响

D. 中国瓷器注重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查看答案

“工之子恒为工。”《国语·齐语》;“工匠之子,莫不继事。”《荀子·儒效》;“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唐六典》,这种古代手工业传承特点出现的根本原因

A. 保护手工业发展和促进生产力进步的需要

B. 我国古代手工业没有市场

C. 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狭隘性

D. 确保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

 

查看答案

据明朝万历《华州志》记载,陕西华州“郡之柳子镇,有千家铁匠,作刀剑剪斧之用,天下士大夫所共索,以为转相赠予者”。这表明华州柳子镇

A. 铁业全行业资本主义萌芽

B. 家庭手工业技术高超

C. 冶铁开始采用机械化生产

D. 铁业呈现出繁荣景象

 

查看答案

先秦典籍《周礼考工记》中载:“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发明)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手工业

A. 有独特的工艺造物文化

B. 推崇行业间的分工协作

C. 工匠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D. 注重对生产工具的改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