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

(题文)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 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 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 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B 【解析】 试题A项,该届中央人民政府是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选举产生,且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于1954年召开,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材料反映该届中央政府领导人组成以共产党为主体,同时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等也是重要组成部分,是多党合作制的体现。故B项正确。 C项,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实行“长期共存,相互监督”的方针,不符合材料时间要求,故C项错误。 D项,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至此,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根本法的形式正式确立。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成为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五四运动后不久,梁启超也改变了自己过去的看法,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

——摘编自《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材料二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为什么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

(2)依据材料二,分析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在朝鲜首都汉城煽动叛乱,以此为战争提供借口。中国派出部队平定叛乱。于是,日本抓住协定的技术细节在仁川登陆。到达汉城后,日本人树了个傀儡“摄政”取代朝鲜国王,并要求中国人撤出朝鲜半岛。中国没有屈从这个要求,急忙从海上向朝鲜派遣部队。4艘巡洋舰从日本海军基地佐世保出动,没有正式宣战就向中国的护航部队发起攻击,打烂一艘巡洋舰,击毁一艘炮舰,俘获一艘炮艇并击沉一艘满载的运输船。日本开创了在后来的战争中所常用的惯例——进攻在前,宣战在后,1894年8月1日双方宣战。

——摘自E·B·波特(美)《海上力量——世界海军史》

材料二  早在1894年,赫德就预见到,“中国人的热血,已被过去20余个世纪的思想训练的冷却凝固。但我坚信,这些重创总有一天会表现为最猛烈的怒火,到了那时,我们这些外国人都会被一股脑扫出北京

——摘自乔纳森·斯潘塞(美)《改变中国》

(1)日本急于“为战争提供借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有利的外部环境?

(2)这场日本“没有正式宣战就向中国的护航部队发起攻击”的战争后来在中国境内发生了哪几次重大战役?

(3)随后发生的试图将外国人“一股脑扫出北京”的“最猛烈的怒火”是指什么事件?其结果如何?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二

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材料三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明太祖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唐太宗设置了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

(2)据材料二分析,为什么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

 

 

查看答案

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真正摆脱传统羁绊,甩开落后思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材抖中的指的是

A. 《天朝田亩制度》    B. 《资政新篇》

C. “扶清灭洋口号    D. 民生主义

 

查看答案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但在上述情况下,可对取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以下法律条文与该条款精神一致的是

A.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B. “家长如三次出卖其子的,该子即脱离家长权而获得解放”

C. “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族亲继承”

D. “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