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春秋》是鲁国史官对时事流水帐似的记录的总称。从历史的眼光看,是一部后人所谓的“...

《春秋》是鲁国史官对时事流水帐似的记录的总称。从历史的眼光看,是一部后人所谓的“断烂朝报”,但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原因在于其

A. 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B. 具有了伦理教育的功能

C. 起到了维护贵族社会的作用

D. 确立了纪传体史学体裁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题干中《春秋》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春秋》具有伦理教育的功能,才被统治者推崇,故B项正确;孔子的《春秋》不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故A项错误;儒学汉代时才被统治者所推崇,当时是已是官僚政治,故C项错误;《春秋》是编年体,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不同的人与人交谈风格迥异,孔子“不问不答,少问少答,多问多答”,老子不在意别人能否理解自己的意思,“知我者希,则我者贵”,墨子老是追着别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强聒而不舍”。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个人性格差异

B. 个人职业不同

C. 个人品德参差

D. 生活环境差别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讲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绘画艺术追求水墨画简淡含蓄、形神兼备的风格,追求自然美成为中国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这一艺术追求体现的思想源于

A. 道家

B. 儒家

C. 墨家

D. 法家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法家所主张的富国强兵的“霸道”,绝非漠视“顺乎民情”的“先王之道”,而是通过“政、令、刑、赏”有效地将民意、民情、民心凝聚为统一的“政治意志”。这反映出法家

A. 政治措施旨在保障民众的生活

B. “顺乎民情”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C. “霸道”政策有利于统一的实现

D. 否定“先王之道”实现富国强兵

 

查看答案

韩非子在实践基础上将其理论加以完善,提出要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大一统集权国家。下列主张与该思想理论相符的是

A. “一家二贵,事乃无功

B. “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C.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D.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查看答案

春秋时期,有人强调“日困而还,月盈而匡”。这一说法体现了

A. 人定胜天的唯物思想

B. 阴阳消长的辩证思想

C. 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

D. 天人感应的儒家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