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大都以铭文的方式颂扬祖德,感念王恩,字数比商代有了明显的增加,也...

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大都以铭文的方式颂扬祖德,感念王恩,字数比商代有了明显的增加,也有一些青铜器记载了宗庙册命或赏赐中的诰、命、记、誓、训、颂等内容。这反映出西周

A. 文化传承意识增强    B. 书法艺术日益成熟

C. 宗法礼仪渐趋崩解    D. 青铜工艺水平提高

 

A 【解析】 材料信息“颂扬祖德,感念王恩”“记载了宗庙册命或赏赐中的诰、命、记、誓、训、颂等内容”体现的是文化的传承,故A项正确;铭文不是书法艺术成熟的标志,魏晋南北朝时,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故B项错误;西周时宗法礼仪形成一套成熟的制度,而不是渐趋崩解,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青铜工艺水平提高,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管子》一书建议把“修道途,便关市”作为“输之以财”的重要方式之一。《孟子》记载宋国大夫戴盈之说:“(税率)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

A. 交通改善便利了商业发展

B. 区域性统一市场日渐形成

C. 区域间长途贸易不断兴起

D. 加大“关市之征”成为共识

 

查看答案

《吕氏春秋》载:“古代圣王引导他的百姓从事农业,不仅是为了地理的出产,而且是为了陶冶他们的心志,持重就会很少私下发表议论,很少私下发表议论,国家的法制就能确立,民力就能专一。”据此可知,古代统治者“重农”意在

A. 加强农业管理

B. 限制人口流动

C. 灌输法制观念

D. 强化社会管理

 

查看答案

《朱子大全》指出:“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农业是封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

B. 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

C. 小农经济关乎封建社会的稳定

D. 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征

 

查看答案

(题文)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析】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这种做法

A. 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

B. 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C. 反映了统治者推行严刑峻法

D. 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查看答案

战国以来,中国只有皇权爵位是嫡长子继承制,而家产包括土地的继承,则实行的是诸子均分制。古代中国这种土地继承制度客观上

A. 维护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 调动了小农生产者的积极性

C. 导致古代农业未形成规模化经营

D. 保障人民过上安定富裕的生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