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西周初期,王室能够推行“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春秋时期则成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西周初期,王室能够推行“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春秋时期则成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一变化表明春秋时期

A. 华夷之争已日趋激烈

B. 王权的影响已经不复存在

C. 君臣契约关系的解体

D. 王权衰微与大国争霸并存

 

D 【解析】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导致王室衰微,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华夷之争信息,A错误;不复存在不符合事实,B错误;C中契约解体说法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周立礼义,等贵贱,礼中又置乐,音乐配合不同礼仪,但强调天子、诸侯、卿大夫等都是音符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所谓“乐文同,则上下和矣”。这表明,礼乐的主要功能是

A. 聚集宗室功臣,巩固集权统治

B. 辨别血缘亲疏,维护等级秩序

C. 区分贵贱等级,促进社会和睦

D. 和谐贵族关系,构建平等社会

 

查看答案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规模较小,几百乘战车几千人参加的战争已经算是大战争。可是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动辄用兵十万甚至数十万,战争规模越来越大,烈度越来越高。导致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 诸侯国数量的增加

B. 郡县制的逐渐推行

C. 各国对统一的渴望

D. 科技发展武器改进

 

查看答案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A. 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 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 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 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查看答案

天子有天下谓之天下,诸侯有国谓之国。然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故诸侯谓之邦国,天子谓之王国。该材料主要说明(     )

A. 分封制与宗法制内在联系加强    B. 专制王权的高度集中

C. 宗法制下礼乐制度的直接影响    D. 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等级森严

 

查看答案

许倬云在《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指出:“春秋的诸侯国不是一个纯粹的政治机构。国家就像一个放大了的家庭,国君君临天下但并不治民。”这表明当时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家国一体固化

B. 体制尚未健全

C. 地方相对独立

D. 君主专制出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