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天子有天下谓之天下,诸侯有国谓之国。然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

天子有天下谓之天下,诸侯有国谓之国。然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故诸侯谓之邦国,天子谓之王国。该材料主要说明(     )

A. 分封制与宗法制内在联系加强    B. 专制王权的高度集中

C. 宗法制下礼乐制度的直接影响    D. 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等级森严

 

D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根据材料信息“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要强调天子与诸侯之间不可逾越的等级制度,因此答案为D项。A项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早期国家没有实现专制王权的高度集中,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许倬云在《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指出:“春秋的诸侯国不是一个纯粹的政治机构。国家就像一个放大了的家庭,国君君临天下但并不治民。”这表明当时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家国一体固化

B. 体制尚未健全

C. 地方相对独立

D. 君主专制出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2)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

 

查看答案

儒学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

请简述先秦、西汉、南宋儒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并说明中国古代历史上儒学地位的变化。

 

查看答案

作为儒学大师,董仲舒继承并升华了孔孟的思想,如他将孟子的“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主张发展为“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下列选项中对这一发展评价正确的是

A. 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B. 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C. 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D. 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查看答案

汉朝的皇帝和此后历朝的皇帝,每逢天灾时,都程度不等地要省察自己执政的表现,苛责自身,谋求改进。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 沿承敬天法祖的习俗

B. 信奉君权神授的理论

C. 汉人对天的敬畏

D. 自省有助于减少灾害的发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