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代民间一直盛行“求雨”“止雨”等活动,即以“动阳以起阳”“动阴以起阴”的“物类...

汉代民间一直盛行“求雨”“止雨”等活动,即以“动阳以起阳”“动阴以起阴”的“物类相召”为理论,设计一套求雨、止雨的方法和礼仪。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

A. “天人感应”思想

B. “天人合一”思想

C.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D. 求雨迷信活动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董仲舒强调“天人感应”,即天和人相通,相互感应;而“天人合一”指人与大自然要和谐共处;因此材料中民间设计“求雨”“止雨”的方法和礼仪反映了当时人们想通过这些活动让上天感受到他们的需求,这显然体现的是“天人感应”思想,故排除BC, A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不是体现求雨是迷信活动,而是强调“天人感应”思想,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 荀子、董仲舒

B. 荀子、孟子

C. 商鞅、孟子

D. 韩非子、董仲舒

 

查看答案

《董学特性新论》一书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A. 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B. 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

C. 儒家学说只适用于封建王朝的上升时期

D. 全面继承董仲舒的新儒学

 

查看答案

墨子主张“尚同”,认为天下大乱的原因是没有共同的“义”,这种主张与下列哪些思想家的观点相似

A. 韩非子董仲舒

B. 韩非子孟子

C. 老子董仲舒

D. 荀子庄子

 

查看答案

(题文)“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这一言论出自先秦时期的

A. 儒家

B. 墨家

C. 法家

D. 道家

 

查看答案

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没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