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 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 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 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 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C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材料“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说明专制权力的不断加强,在中国古代,伴随着每年一次分裂之后的再次统一(兼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就为完善。所以C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中,政府官员明显具有皇帝家仆性质;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把皇帝家仆正规化、权力化;明清取消宰相制,皇帝直接指挥六部,把家族式统治扩大到了整个国家机器。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

A.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C. 宗法制度的不断加强    D. 郡县制度的不断强化

 

查看答案

三省六部制的沿革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魏晋南北朝以尚书省为宰相机构,到隋唐之际三省共同构成宰相权力系统,再到北宋时期以中书门下为宰相机构。这一演变反映了(  )

A. 国家权力重心逐渐由内朝转向外朝    B. 军国大事决策权的民主化趋势加强

C. 通过调整相权结构以有效制约皇权    D. 分割相权以加强皇权成为发展趋势

 

查看答案

清初,南书房是翰林文人陪君王读书研学的内廷场所,“非上所亲信者不得入”。且因随奉“撰述谕旨”而“权势日崇”。这表明

A. 南书房已成为最高政务机关

B. 统治者重视拔擢高水平人才

C. 政府决策中心逐渐发生变化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查看答案

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臣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这种现象表明

A. 阁臣在皇权之下参与决策

B. 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C. 国事决策权发生根本转移

D. 阁臣对皇权制约作用弱化

 

查看答案

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 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 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 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 直接统领六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