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初,南书房是翰林文人陪君王读书研学的内廷场所,“非上所亲信者不得入”。且因随奉...

清初,南书房是翰林文人陪君王读书研学的内廷场所,“非上所亲信者不得入”。且因随奉“撰述谕旨”而“权势日崇”。这表明

A. 南书房已成为最高政务机关

B. 统治者重视拔擢高水平人才

C. 政府决策中心逐渐发生变化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C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从材料“非上所亲信者不得入”。且因随奉 “撰述谕旨”而“权势日崇””中可以看出南书房逐渐凌驾于六部之上,说明政府决策中心逐渐发生变化,故C项正确;A中最高政务机关错误;B中提拔人才不符合题意;D是军机处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臣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这种现象表明

A. 阁臣在皇权之下参与决策

B. 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C. 国事决策权发生根本转移

D. 阁臣对皇权制约作用弱化

 

查看答案

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 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 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 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 直接统领六部

 

查看答案

元世祖忽必烈说:中书省是朕的左手,枢密院是朕的右手,御史台是用来医朕两只手的。这说明元代(   )

A.注重权力监督 B.实行三权分立

C.完善三省六部制 D.通过分权强化集权

 

查看答案

公元1071年,枢密使文彦博对宋神宗说,“(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共治天下也。”最能体现该主张的是

A.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B. 由世家大族担任朝廷要职

C. 由中央掌控地方赋税

D. 抽调各地精兵去充实禁军

 

查看答案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写道:“财已匮而枢密还是添兵;民已困而三司还是敛财;中书看着民困,而不能叫三司宽财,枢密减兵。”这表明宋代

A. 行政体制变革服从加强皇权的需要

B. 统治者对财政问题漠不关心

C. 初步建立了分权与制衡的行政机制

D. 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地方割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