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到战国时期已经瓦解,被郡县制取代。但是,汉高祖刘邦灭异姓王后,又...

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到战国时期已经瓦解,被郡县制取代。但是,汉高祖刘邦灭异姓王后,又大封刘姓诸王,“刑白马而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分封制的回潮说明

A. 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表现形式

B. 有利于中央集权和政权的长期稳定

C. 西周的分封制被后世普遍推崇

D. 分封对象主要为同姓子弟

 

A 【解析】 血缘分封是分封制度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大封刘姓诸王”在本质上是汉高祖巩固皇权的表现形式,故A正确;相比于分封制来说,郡县制更利于中央集权,故B错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已经瓦解,后世基本不沿用分封制,故C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分封的对象,而是说明汉高祖为巩固皇权而分封刘姓诸王,故D错误。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表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引起表中数据出现先降后升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环境动荡不安

B. 租佃关系的不断发展

C. 制度的变革和创新

D. 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

 

查看答案

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到公元1069年被提拔为参知政事。以下对王安石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知州负责管理地方行政

B. 通判负责监督州郡长官,放又名“监州”

C. 参知政事行使中央监察权

D. 通判的设置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A.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B.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C.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D.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查看答案

唐代科举考试礼部录取后,还需经过吏部考试合格后才能做官,岁取不过三十人。宋代增加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通过后即可入仕,每次录取五百人以上,甚至达千人。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科举制度更加客观公正

B. 贵族政治影响日益减弱

C. 削弱六部职权强化皇权

D. 皇帝开始掌握选官权

 

查看答案

有学者称:“内重外轻虽无割据之忧,却使地方失去绥靖御侮能力,在内忧外患交加的情况下,就要导致亡国的危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与唐宋王朝走向瓦解的教训相符合

B. 在中央集权前提下地方应适度分权

C. 君主集权加剧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D. 制度设计应该遵循外重内轻原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