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到公元1069...

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到公元1069年被提拔为参知政事。以下对王安石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知州负责管理地方行政

B. 通判负责监督州郡长官,放又名“监州”

C. 参知政事行使中央监察权

D. 通判的设置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 【解析】 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北宋知州是地方行政长官,负责管理地方行政事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通判有监察职能,负责监督地方州郡长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北宋行使中央监察权,故C错误,符合题意;通判监督地方州郡长官,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A.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B.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C.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D.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查看答案

唐代科举考试礼部录取后,还需经过吏部考试合格后才能做官,岁取不过三十人。宋代增加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通过后即可入仕,每次录取五百人以上,甚至达千人。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科举制度更加客观公正

B. 贵族政治影响日益减弱

C. 削弱六部职权强化皇权

D. 皇帝开始掌握选官权

 

查看答案

有学者称:“内重外轻虽无割据之忧,却使地方失去绥靖御侮能力,在内忧外患交加的情况下,就要导致亡国的危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与唐宋王朝走向瓦解的教训相符合

B. 在中央集权前提下地方应适度分权

C. 君主集权加剧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D. 制度设计应该遵循外重内轻原则

 

查看答案

汉武帝初置刺史时赋予其“六条问事”的权力,包括政、刑、民、选署等诸多方面,都是郡国事务的重要事项,并且主要针对地方郡国二千石官员。但同时规定“非条所问,即不省(察)”。据此可知,刺史

A. 以轻御重、以小监大

B. 职权受到明确限制

C. 为了削弱相权而设立

D. 成为地方最高长官

 

查看答案

唐代三省以出令、审覆,执行的程序分工;北宋前期的中枢部门则在其管辖权限内实现了决策、执行一体化。这一变化

A. 避免了决策失误    B. 有利于权力制衡

C. 削弱了宰相职权    D. 提高了行政效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