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54 年宪法草案审定时,在文字表述上将原先条文中的“为、时、应、得、其、凡”...

1954 年宪法草案审定时,在文字表述上将原先条文中的“为、时、应、得、其、凡”等字,全部改为“是、 的、时候、应当可以、他们或它的、任何或一切”,“规定之”中的“之”字也全部去掉了。该做法的主要目的 是

A. 表述平实体现人民性    B. 强化宪法的权威性

C. 表述准确以避免歧义    D. 尽量体现社会转型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954年宪法体现出人民民主的原则,材料中“为、时、应、得、其、凡”的修改体现出服务于人民的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强化宪法的权威性,而是强调宪法的修改体现出服务于人民的特点,排除B。力求表述准确不是主要目的,而是表述平实体现人民性,排除C。根据材料不能得出与社会转型相关的内容,而是强调宪法表述平实体现人民性,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67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购运南京布(即江南棉布)。乾隆末年,欧美各国购买的南京布已突破百万匹。从乾隆五十一年至道光十三年的48年中,欧美各国进口的南京布总数高达46余万匹。这表明当时中国

A. 棉布成为大宗出口商品

B. 欧洲工业产品受到抵制

C. 开始了与西方贸易往来

D. 棉纺织业占据主导地位

 

查看答案

中国民族机器织业的主持人或创办人,都是缺乏手工棉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有官僚、士绅、买办、商人等,却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这种状况

A. 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长期萧条

B. 取决于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C. 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

D. 折射出中国民族工业特殊性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天地固然是化育万物之本,但如果万物不经君主圣人整治梳理,只能以散漫的形式存在,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由此可见,这一认识

A. 是诸子学说趋向统一的体现

B. 为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支持

C. 表明儒家思想得到普遍认同

D. 意味着百家争鸣的基本结束

 

查看答案

据统计,唐玄宗时宰相34人只有7人是进士,肃宗时宰相16名,进士出身者只有4人,代宗时期宰相12名,也只有4人是进士。北宋有宰相72人,进士出身的有63人,南宋有宰相63人,进士出身的有48人。唐宋时期的这一变化

A. 确保了官员廉洁从政

B. 提升了政府行政效率

C. 影响了社会价值取向

D. 构建了平等政治体系

 

查看答案

据《汉书》载:“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认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A. 巩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

B. 适应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确立的需要

C. 消除了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

D. 适应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需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