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

(题文)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A. 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

B. 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 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 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D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可知内阁已经名存实亡,不可能权力得到加强,排除A。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大臣品级不高,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本身无决策权,不能等同于宰相,而且早在明朝初期已经废除宰相制度,排除C。结合所学,乾隆从裁撤军机处到恢复军机处,关键在于军机处有利于皇权加强,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材料反映的本质是

A.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机构

B. 内阁大臣等同于宰相

C. 内阁强化了君主专制

D. 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

 

查看答案

密折是奏折的一种,是指专受皇帝指令的官员单独向皇帝密报、由皇帝直接批谕再直接发给上奏人的文书。创建于康熙年间,雍正帝即位后,进一步发展并完善了密折制度,使用密折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逐渐扩大到地方的防驻将军、总督、提督、巡抚等军政负责人,使地方官吏能及时将地方情况以最快的速度送到皇帝手中。这反映了

A. 雍正时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B. 密折制度有效防止了地方分裂

C. 地方官员的权力正逐渐扩大

D. 行政程序繁杂降低了行政效率

 

查看答案

1577年,大学生张居正的父亲去世,按照官制,张居正应回原籍丁忧守孝。年已十五岁的万历皇帝需要元辅不可或缺的襄助,决定以“夺情”的先例予以慰留。虽然翰林院几十名官员以有悖伦理为由向张居正提出劝告,但张居正始终没有回家丁忧。这件事本质上反映了

A. 皇帝软弱无能使皇权旁落

B. 相权过大而威胁皇权

C. 专制皇权高度强化

D. 君主专制与传统伦理相冲突

 

查看答案

雍正八年,添设军机章京,协助办理军机事务;乾隆中,内阁大学士的某些职权,移归军机处掌理,大学士事权渐轻;乾隆以降,“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府矣”。从军机处的演变情况来看,军机处

A. 日益成为掣肘皇权的有力机构

B. 在权力结构上未发生实质变化

C. 最终与内阁共同组成权力中枢

D. 逐渐成为皇帝权力制衡的利器

 

查看答案

(题文)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在军机处“行走”的官员或为大学士,或为尚书,或为侍郎,同时兼理原官职。此后,大学士“必充军机,始得预政事”。这表明

A. 内阁地位已然被军机处取代    B. 军机大臣位高权重

C. 低级别官员已无权参预朝政    D. 内阁权力开始弱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