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4年7月14日,苏联驻美大使葛罗米柯向莫洛...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4年7月14日,苏联驻美大使葛罗米柯向莫洛托夫递交了一份关于苏美关系的报告。这份报告对战后苏美关系的发展前景,其中包括对战后苏美两国进行经济合作的前景进行了分析。葛罗米柯认为,战后苏美两国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经济上都能够继续保持合作。两国在经济上有着共同的利益,苏联在一定的时期内需要向美国购买设备来恢复经济,而战后美国需要苏联的市场,美国工业的发展也需要从苏联进口一些原料。苏美两国共同的经济利益将会为两国在战后的合作关系提供牢固的基础。葛罗米柯还认为,战后,苏联能够从美国获取大量贷款。……为了从美国获取大量的经济贷款,1945年l月,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正式向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提出向苏联提供贷款的要求,货贷款总金额为60亿美元,用于购买机器制造产品和工业设备。

材料二为了建立健全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罗斯福政府支持把苏联纳入战后新的世界经济体系。……美国财政部在制定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时候,考虑了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迫切需要,并建议国会批准拔给苏联数十亿美元的重建资金。他们把对外经济援助看做是战后实现美国政治目的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材料三国驻苏联代办凯南于1945年夏提交给国会的备忘录中指出,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经济上来说,美国都没有在战后继续向苏联提供经济援助的理由。凯南担心苏联利用美国的经济援助来加速自己军事工业的发展,对美国构成成胁,“就像德国和日本一样”。凯南的这种观点得到了部分议员和军方的支持。……1947年12月17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再次决定:“美国的安全需要立即、无限期地停止向苏联及其附庸国出口美国的短缺物资和有助于增强苏联军事潜力的物资”。

—以上材料均摘自崔海智《战后苏美经济合作尝试的失败》

(1)据材料一、二,指出二战后期的美苏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与材料一、二比,材料三所示的美国对美苏关系的基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影响。

 

(1)关系:盟友:合作。 原因: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力量的对比;美苏两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等领域有合作的可能和必要;二战后期的一系列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2)变化:由合作到遏制(或:由盟友到对手)。 影响:冷战开始,两大阵营对峙局面逐渐形成;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对立。 【解析】 试题(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考查的是二战后期的美苏关系,旨在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并准确归因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一、二信息“战后苏美两国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经济上都能够继续保持合作”、“苏美两国共同的经济利益将会为两国在战后的合作关系提供牢固的基础”等,分析、认知,不难把握到答案,即美苏是盟友,体现的是合作关系。关于第二小问,紧扣材料一、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二战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改变、美苏两国的共同利益需要、二战后期的一系列国际会议的召开等,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2)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状况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归纳、概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三信息“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经济上来说,美国都没有在战后继续向苏联提供经济援助的理由”、“1947年12月17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再次决定”等,再对比材料一、二信息,不难把握到“变化”,即由合作到遏制。关于第二小问,紧扣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美苏冷战对峙格局逐渐形成、两大经济体系的对立开始”等维度展开,所组织的答案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世纪,英国贵族在市民的支持下,发动起义,迫使国王在限制王权的《大宪章》上签字。1341年,议会形成两院制,由贵族组成的上院拥有高级司法权,干预王位继承,参与国家政务;被称为平民院的下院,也逐渐扩大了在税收、立法等方面的权利。

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者詹姆士一世对英格兰的传统一无所知……最终导致革命爆发,国王被送上断头台。此后,又经历近四十年的曲折过程,到“光荣革命”议会取得最终胜利。

“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主权,但议会主权并不意味着民主制度。英国革命后就是贵族掌权。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使首相逐渐掌握了行政权。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其在议会中的作用。革命后的近百年间,随着中央政府职权范围的扩展,腐败现象日益严重,1850至1870年,英国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法律规定,文官不得参选议员,必须保持政治中立。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  1871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为联邦制国家,上院联邦议会和下院帝国议会是全国立法机关。邦议会代表各部,议员为邦政府派遣的高级官员,按照邦政府指示统一投票,联邦议会主席由宰相兼任。帝国议会由25岁以上男子按照普遍、直接、秘密的普选制选出。它的决议必须经联邦议会通过和皇帝批准才能生效。真正掌握最高权力的是皇帝和宰相。宪法规定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号,是“联邦之首”。皇帝可不经议会同意而自由任命首相和文武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两个议会。普鲁士宰相同时也是帝国首相,直接对皇帝而不对议会负责。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英格兰的传统”的具体含义,概括指出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发展完善的主要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比较德国君主立宪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不同。

 

 

查看答案

美国特朗普政府多次明确提出“美国利益第一”“美国至上”等主张;英国“脱欧”;西欧一些国家不断遭到恐怖袭击;西欧一些政党与政界人士反思,甚至抵制经济全球化。这些现象表明

A. 发达的国家普遍反对全球化

B. 恐怖主义是阻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C. 全球化发展过程是曲折的

D. 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的反作用明显

 

查看答案

下列雕塑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是一位总统纪念园内的艺术作品。根据其人物形象,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那位专注听广播的市民正在收听

A. 罗斯福总统宣布实施新政的广播演说

B. 肯尼迪总统关于武装封锁古巴的演说

C. 尼克松总统宣布他将访问中国的公告

D. 布什总统关于九一一恐怖袭击的演说

 

查看答案

19世纪中叶,美国发起了女性选举权运动,之后半个多世纪女权运动席卷世界各国,直到一战爆发前女权运动收效甚微;1917年到1920年,俄国、英国、德国、奥地利、美国等先后给予妇女选举权。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女性属于家庭的观念受到冲击         B.一战推动女性杜会地位的提高

C.女权运动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D.政党政治需要女性选民的支持

 

查看答案

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中说:“英国政体的有效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紧密结合……其连接点就是内阁,内阁本属行政机构,但在职能上亦属立法机构,是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密切结合和近乎一体的配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内阁兼有行政权和立法权

B. 行政权和立法权通过内阁有效结合

C. 内阁权力凌驾于议会之上

D. 英国政治权力的基本架构混乱不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