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政治宣传画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20世纪60年代,“备...

政治宣传画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20世纪60年代,“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宣传画开始在中国大地广为流传。它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是

A. 经济发展受挫

B. 反革命残余猖獗

C. 中苏关系恶化

D. 中美关系缓和

 

C 【解析】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备战、备荒、为人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党中央提出“备战、备荒”的口号应对可能发生的战争,故C项正确;当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导致经济发展受挫,但这不能解释“备战”的口号,故A项错误;新中国建国初期已经基本消灭了反革命残余势力,故B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中美关系仍然敌对,没有缓和,故D项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50年中央财经委员会在《关于制定1951~1955年度恢复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经济国家计划方针的指示》中指出:五年内禁止在上海、天津等地再建设大规模的企业。这一指示

A. 适应国家工业布局的调整

B. 标志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C. 顺应国家经济重心的转移

D. 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查看答案

袁世凯称帝失败后,中国社会逐渐呈现出两极化趋向。正是这样一种看似歧异的矛盾格局,孕育和催生了1924年至1927年的国民革命。这里说的“两极化趋势”指的是

A. 军阔割据混战和文化异彩纷呈    B. 政治不断民主和经济发展迅速

C. 国家实力强大与对外交往扩大    D. 民众权利扩大和社会生活进步

 

查看答案

自来图治之原,必以明目达聪为要。此次内讧外侮,仓猝交乘。頻年所全力经背者,毁于一旦。是知祸患之伏于隐微,为朕所不及察者多矣。惩前毖后,能不寒心。以上文字出自一道上谕,这道上谕出现的背景是

A. 第二次聘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    D. 太平天国运动

 

查看答案

19世纪70年代末,开平煤矿和基隆煤矿为了运煤,需要修铁路。1880年淸廷要求群臣对修铁路发表意见,大臣们纷纷上奏反对,称铁路运兵“果哀朝发夕至,臣恐或有连合诡谋,使我四面受敌”;“似为外国谋非为朝廷谋也。”筑铁路会贻害耕地、房屋,坟墓,“民间必不乐从”“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也。”以致朝廷1881年发表上谕,不再讨论修铁路之事。材料表明

A. 淸政府内部改革决心不足

B. 清王朝内部腐败十分严重

C. 淸王朝沦为“洋人的朝廷”

D.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查看答案

19世纪50~70年代,由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以及其他少数民族起义,淸朝军费开支猛增。为了对付财政危机,清政府主要采取四项措施:增加旧税,创设新税,向富人开捐,向外国人借债,而增加旧税主要是田賦附加税与漕粮改折。而向富人开捐,是推广捐例出卖官爵、封典。这些方法使淸政府短期克服了眼前财政困难,但长远上看导致

A. 中央财权下移    B. 西方经济侵略加剧

C. 中央集权加强    D. 地方权力不断萎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