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春秋初期,黄河沿岸各国往往“壅防百川,各以为利”。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宋国的...

春秋初期,黄河沿岸各国往往“壅防百川,各以为利”。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宋国的葵丘(今河南)主持诸侯会盟,盟约中有“无曲防”的规定,即禁止修筑危害别国防洪安全的堤防。这一变化客观上反映了

A. 各诸侯国之间争霸非常激烈    B. 各诸侯国以农立国

C. 齐王称霸后有效治理了黄河    D. 国家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

 

D 【解析】 据材料“壅防百川,各以为利……诸侯会盟……禁止修筑危害别国防洪安全的堤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堤防修筑由各自为政变为盟约统一规定,对堤防修筑的统一管理有利于经济的和谐发展,而且从春秋时期的客观发展趋势看,国家统一也有利于经济发展,故D项正确;诸侯争霸一般表现为争霸战争,材料未涉及此类信息,故A项错误;堤防修筑虽然有利于农业发展,但“以农立国”无法解释盟约统一规定堤防修筑的问题,故B项错误;“齐王称霸后有效治理了黄河”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也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

材料二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真正的阶梯。宋明理学的出现,说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空前成熟的时期。它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儒、释(佛教)、道的界分变得不那样重要了。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学的新天地中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王阳明的学说虽然没有像朱熹那样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在士林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特别在晚明几成笼罩之势。

—摘编自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就中国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子谓“道之大原出于天”,“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董子又谓“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长居大夏而以生育长养为事,阴长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刑者不可以治世,犹阴之不可任以成岁也”。董子《举贤良对策》谓“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周敦颐、张载用太极或太虚的气一元论,结合易传的宇宙论模式,建立起抗衡佛老的本体宇宙论。二程用“天者理也”、“性即理也”、“格物即穷理”重新解释经典的内涵,从本体论、人性论、知识论三个方面真正建立起了理学。朱熹把这一理学发展为以“理气”、“心性”、“格致”问题为中心的“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全面体系。陆九渊以及明代的王守仁提倡“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认为人心即是道德主体,心能自身决定道德规范,突出了道德实践中的主体性原则。理学和心学的互动、论争贯穿并促进了理学的发展。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复兴的运动具有崇高的理想,典型地表达在张载的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摘编自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明理学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发展的原因

 

 

查看答案

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其主张

①重建儒学信仰

②人人都有良知

③无私则无心

④道德自我完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

A. 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 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 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 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查看答案

北宋理学大师张载曾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反映出理学家们注重

A. 道法自然、修身养性    B. 存天理、灭人欲

C. 天人合一、和谐处世    D. 社会责任、历史使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