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右框为王守仁在其著作《传习录•全书》卷一中说的话。这表明 A. “心即理”构筑起...

右框为王守仁在其著作《传习录•全书》卷一中说的话。这表明

A. “心即理”构筑起陆王心学的体系

B. 陆王心学没有冲破程朱理学藩篱

C. “性即理”成为陆王心学的根基

D. 陆王心学承继程朱理学核心理念

 

B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仍然注重伦理纲常的天理观,没有冲破程朱理学藩篱,故B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构筑起陆王心学体系,故A项错误;陆王心学的根基仍然是“理”,即封建伦理纲常,故C项错误;陆王心学主张知行合一,与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不同,故D项错误。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渊

A. 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

B. 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

C. 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

D. 否定了“六经”的权威地位

 

查看答案

(题文)1227年,宋理宗发布诏书,追赠朱熹为太师、信国公,提倡学习他的《四书集注》。此后,朱熹学说作为官方哲学,成为声誉隆盛的显学,流传数百年而不衰。据此可知,当时

A. 理学成为了社会的主导思想

B. 儒家思想已完成思辨化

C. 格物致知成为官民行为准则

D. 理学是儒佛道融合产物

 

查看答案

值得注意的是,理学所谓的格物,目的是“验证”先贤的道德伦理思想。这与先秦儒学所倡导的格物,是有区别的。先秦儒学所谓的格物,有更大的范畴:格物的目的是“致知”,“知”就是指真实情况,即所谓真相、真理。材料意在说明

A. 理学与先秦儒学的格物的目的不同

B. 理学的“知”与先秦儒学的“知”有本质区别

C. 先秦儒学属于唯物主义范畴

D. 理学比先秦儒学更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查看答案

学者李泽厚认为: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朱熹的孔子”是指

A. 先气后理的思想

B. 存天理,灭人欲

C. 君权神授

D. 天人感应

 

查看答案

唐朝思想文化界出现了儒学复兴运动,其代表人物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各自从不同的思想立场出发,吸取和改造了佛老理论,从而使儒学具有了新的特色和更深的内涵。这一运动

A. 促使三教开始融合

B. 实现了儒学官方化

C. 奠定理学思想基础

D. 加速了佛道的衰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