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73年,毛泽东在会见外宾时说:“我跟一个外国朋友谈过,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

1973年,毛泽东在会见外宾时说:“我跟一个外国朋友谈过,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毛泽东提出这一外交政策的背景不包括

A. 苏联对中国的威胁日增

B. 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

C. 中美建交

D.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所以毛泽东提出这一外交政策的背景当然不包括中美建交,本题主要从时间上来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A. 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要求

B. 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C. 美国需要缓和对华关系以对抗苏联

D. 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台湾问题解决

 

查看答案

2014年,当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时,中国向科特迪瓦等疫区周边10个国家及时提供防疫物资援助,同时也向联合国、世卫组织和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资金和政治支持,为遏制疫情扩散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体现了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成就是

A.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 积极参加地区性的国际组织活动

C. 努力构筑睦邻友好的周边国家关系

D. 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查看答案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韩国等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后又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签订了边境地区加强军事方面相互信任的协定。这些外交举措的基本出发点是

A. 争取和平的周边环境

B. 实行不结盟政策

C.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 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62年年中,戴高乐到法国中部视察期间,在利莫日发表讲话强调说,法国在履行其对北约义务的同时,不会让任何国家牵着鼻子走,它将在联盟内部实行自己的“意愿”“行动”和“政策”;法国的目标是“建设我们的欧洲”,而不再是“两个大国”的欧洲。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戴高乐传》

材料二由于特别的地缘政治原因,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性,此不仅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或归宿……而且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即使三国之间的双边关系并不以第三国为目标或对象,这种关系也会对第三国和它们的相互关系发生作用。

—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

(1)依据材料一指出戴高乐提出的法国外交的目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外交目标提出的背景。

(2)运用有关史实说明材料二的观点。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影响国家外交的决定性因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请结合20世纪30年代的某一史实对材料中的观点予以说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