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62年年中,戴高乐到法国中部视察期间,在利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62年年中,戴高乐到法国中部视察期间,在利莫日发表讲话强调说,法国在履行其对北约义务的同时,不会让任何国家牵着鼻子走,它将在联盟内部实行自己的“意愿”“行动”和“政策”;法国的目标是“建设我们的欧洲”,而不再是“两个大国”的欧洲。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戴高乐传》

材料二由于特别的地缘政治原因,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性,此不仅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或归宿……而且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即使三国之间的双边关系并不以第三国为目标或对象,这种关系也会对第三国和它们的相互关系发生作用。

—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

(1)依据材料一指出戴高乐提出的法国外交的目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外交目标提出的背景。

(2)运用有关史实说明材料二的观点。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影响国家外交的决定性因素。

 

(1)目标:摆脱美国的控制,提高法国的国际地位,实现独立自主;领导并推动欧洲走向联合,促进欧洲发展和提高其政治地位。 背景:二战后,美国对西欧控制;美苏“冷战”不断加剧;西欧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一些西欧国家实现了初步合作;法德矛盾的和解。 (2)说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提出与美国敌视新中国;中苏关系的恶化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改善;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减轻中苏关系的负面影响。 因素:国家利益 【解析】 (1)由材料“法国在履行其对北约义务的同时,不会让任何别的国家牵着鼻子走”“建设我们的欧洲”,目标可以归纳为:摆脱美国控制,提高法国的国际地位,实现独立自主;领导并推动欧洲走向联合,促进欧洲发展和提高政治地位。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以答为:二战后,美国对西欧的控制;美苏“冷战”不断加剧;西欧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一些西欧国家通过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实现了初步合作;法德矛盾的和解。 (2)第一问,主要分析中美苏三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根据所学知识,举出以下史实: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提出与美国敌视新中国;中苏关系的恶化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改善;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减轻中苏关系的负面影响;第二问,影响国家外交的因素包括国家利益、综合国力、意识形态、国际形势、外交政策等,其中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请结合20世纪30年代的某一史实对材料中的观点予以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制度,对行政监察人员的任用作了严格的规定。在监察官的使用方面,明确了监察官的任职期限与升迁。“久则情亲而弊生,望轻而法玩”“二周年一替”都是古人对监察官使用期限的认识和规定。历代还制定了《监察六事》《巡按察六》《设立宪台格例》《互察法》等来规定监察官的职责……西汉时御使大夫虽然是“三公”之一,但其秩仅为二千石,而另“二公”为秩万石。唐代,监察御使是正八品。宋元明监察御使为七品,也就是相当于一个小知县……当然,古代的监察制度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其局限性是很明显的。

—摘编自曹凯旋《中国古代行政监督制度之借鉴》

材料二美国的行政监督包括议会监督、政府内部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等……行政监察的任务分散在各有关部门分别执行……公职人员受到议会、法院、民众和舆论各方面强有力的监督,因而官僚主义和低效率等情况较少,工作效率较高。

—摘编自李玉赋编《中国廉政建设研究成果集二》

材料三随着20世纪50年代后监督制度的不断缺失,苏联出现了这样一些现象:赫鲁晓夫集党政大权于一身,不经过集体讨论就擅自决定重大事项。同时地方官员掌控的物质资源日渐增多,以权谋私的空间也逐步扩大,各级官员和企业负责人暗中勾结,把公有财物变成自家财产。勃列日涅夫成为苏共第一书记后,同样注重专权,他上台后曾得意地对身边的人说:“我就是沙皇。”同时,一部分干部公然地以权谋私,把自己领导的企业、农庄当作资本,从事半合法的和非法的生产经营活动,获取大量利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对监察人员任用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古代监察制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50年代以后苏联出现的政治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带来的后果。

 

查看答案

“我无须对诸位说:世界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A. 马歇尔计划与美苏“冷战”

B. 杜鲁门主义与美苏“冷战”

C. 马歇尔计划与战后“新经济”

D. “北约”成立与美苏“冷战

 

查看答案

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

A.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 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

C. 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D. 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查看答案

(题文)德国的历史学家曼弗雷德•马伊说:“古巴危机是现代历史中的一个转折。两个超级大国都认识到‘强权政治’已经进人了死胡同:没有哪个国家敢于使用原子武器,如果它不想毁灭自己和整个人类的话。”这说明美苏“冷战”

A.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B. 威胁到世界和平,使人们生活在恐怖之中

C. 美苏开始形成对峙的局面

D. 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