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

“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即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由此可见,明朝内阁

A. 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

B. 是具有决策权的内侍机构

C. 地位很高,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

D. 与皇帝权力相互制衡

 

A 【解析】 明朝设置的内阁地位并不高,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它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故BC错误。内阁是明朝皇帝废除丞相后,帮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侍从顾问机构。即使内阁地位提高,仍然是皇帝巩固自己统治的工具,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故A正确。 内阁只拥有票拟权,最终决策仍然看皇帝的批红而定,不存在“相互”制衡。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献通考》中记载:“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莞库,悉隶三司。”据此可知,该朝政治机构改革

A. 废除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B. 三省分工协作,相互制约

C. 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D. 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A. 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 “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 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 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查看答案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 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 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 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 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查看答案

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封建制度

A. 催生了中央集权制度

B. 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C. 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D. 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历史表明我曾经错了,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历史做的正要更多,它不仅消除了我们当时的迷误,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式,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较细致地加以研究的。

——恩格斯1895年为《法兰西内战》一书所作的导言

材料三但是由于这样有成效地使用普选权,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应开始被采用,并且迅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结果,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材料四目前俄国的特点是由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列宁《四月提纲》

请回答:

(1)材料一对无产阶级夺权方式是怎样认识的?原因何在?

(2)材料二、三对无产阶级夺权方式又是怎样认识的?依据材料说明理由。

(3)材料中列宁是怎样总结当时的历史特点的?因此他主张怎样夺权?实际上怎样夺权?导致这种情况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4)从恩格斯的修正和列宁的变化,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