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治”的本质...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材料二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观察中国》

材料三社会的“善治”包括良好的“政治”和良好的“治政”。前者侧重于“治民”(即社会治理),后者侧重于“治官”(即政府治理)。20多年中国改革实际上沿着这两个方向展开。

—燕继荣《中国的改革:另一种民主化经验》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实现“民治”建立了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个时期的情况?它对政治建设有何危害?

(3)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是怎样体现“治政”的。

 

(1)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文化大革命”时期。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和法制。 (3)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建成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确立“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 【解析】 (1)结合所学可知,建国初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三大政治制度,一个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另外两个是基本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阶级斗争”可知是“文革”时期,“文革”对我国民主法制建设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结合所学回答得出。 (3)根据材料中“后者侧重于‘治官’(即政府治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民主法制方面进行了改革,建立健全了法律体系,并朝着依法治国的方向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一部法律,它成为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这部法律是

A.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的是1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情况(单位:人)。对表中内容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职务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政务院

主席

副主席

委员

总理

副总理

政务委员

共产党

1

3

29

1

2

6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0

3

27

0

2

9

 

 

A. 中国共产党是新中国的领导核心

B. 政府组成实行多党合作,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C. 体现了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执政与参政关系

D.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查看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通过这一宪法条文的会议是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查看答案

1949年4月周恩来说:“最跟我们接近的是工人、农民、学生和劳动知识分子,其次是小资产阶级,再次是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及其他爱国分子,我们要分别对待,争取他们,教育他们。”周恩来这一言论的目的是

A. 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B. 团结各阶层人民共同筹建新中国

C. 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 为召开第一届政协会议作准备

 

查看答案

下图是北京王府井大街“四联”理发馆的场景图。图中对联是“剪刀不留情专截牛仔裤,推子要革命去你阿飞头。横批:兴无灭资”。这说明

A.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存在障碍

B. 阶级斗争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

C. 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D. “文化大革命”期间仍存在个体私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