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香港在‘一国两制’下,既保持了原有的经济制度,又能从祖国日益繁荣中获得...

(题文)“香港在‘一国两制’下,既保持了原有的经济制度,又能从祖国日益繁荣中获得更多的机遇、更大的空间和强有力的支持,具有双重优势。”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A. 区域范围大小

B. 实施目的不同

C. 社会制度差异

D. 时间期限长短

 

C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我国的民族自治区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主要区别是社会制度不同,民族自治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不变。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同学构思撰写以“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为主题的小论文,下列拟定的标题没有史实错误的是

A. 《共同纲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 “一国两制”:深圳经济特区的政策保证

D. 和平统一:《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

材料二“真诚悔过的基督徒,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能够获得全面免除罪罚的权利。”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第三十六条

材料三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摘自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请回答: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所体现的主要思想主张。

(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主要共同之处是什么?材料三所体现的思想发展了17世纪那位思想家的主张,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对于文艺复兴在思想领域中的发展表现。

 

查看答案

(题文)人文主义是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主题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蔑视天堂,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三(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健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

(1)依据材料一,指出普罗塔戈拉对神所持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2)依据材料二,概括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作用。

(3)依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是如何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

 

查看答案

黄宗羲、严复两人的思想具有理论视界的一致性,又有着明显的差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几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秦以来之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固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必弱而愚之,使其常不觉,常不足以有为,而后吾可以长保所窃而永世是故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

——严复《辟韩》

(1)根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主要思想主张。结合刚七背景,分析黄宗羲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和黄宗羲在对待君主制度上有何差异?并从思想来源的角度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严复的维新思想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

 

查看答案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言论

言论者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材料二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根据材料一的儒学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学说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

(3)以上材料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