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代以后士风颓靡。诸多士大夫狂荡不羁,沉溺声色,其中一个...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代以后士风颓靡。诸多士大夫狂荡不羁,沉溺声色,其中一个主要表现就是迷恋戏曲。《旷园杂志》说,嘉靖四年(1525年)有一位解元周诗,当乡试发榜时,别人都争去省门看榜,他却在戏园里演戏,“门外呼周解元者声百沸,周若弗闻,歌竟下场,始归”。

材料二  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社火等民俗活动,成为一种与民众的宗教仪式、年节庆典、春祈秋报、红白喜事浑融一体的民俗艺术,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承载物。清人焦循说:“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樵渔夫,聚以为欢,由来久矣。”这是对当时平民戏曲生活的生动写照。

材料三  乾隆五十五年,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独擅梨园,因此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汉调与安徽的徽调融合,京剧逐渐形成。京剧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化装、脸谱等各个方面,经过几辈优秀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执着探索,最终成为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材料四  京剧被称为“国剧”“国粹”,逐渐走向世界。被世界认可,但有人认为,京剧发展到今天,已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任其衰亡就是了;另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是原汁原叶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原封不动地加以保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京剧形成的条件。

(3)结合材料四,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当前的京剧艺术?简要说明理由。

 

(1)士大夫的推动;戏曲的平民化。 (2)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几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 (3)这两种观点都是不合适的。原因:作为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国家应当对京剧珍惜和保护;京剧应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好地适应时代的潮流。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京剧的有关内容。第(1)问,可从材料一中的“士大夫”及材料二中的“民俗”归纳其繁荣的原因。第(2)问,可以结合明清时代的社会经济、文化和京剧本身三个方面的因素综合概括。第(3)问,属于开放性设问,言之成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一个,1851年达到十三个;1851年,十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七个。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初步实现城市化。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迅速地变为工业人口。当时推动城市发展的因素包括

①农业发展,流动人口增多

②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工厂制日益普及

③内燃机驱动的火车和轮船的发明

④市场不断扩大,商品经济日益繁荣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随着19世纪的过去,科学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部分……到它为久已建立的工业作出基本贡献的19世纪末,它正在创造全新的工业。”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 达尔文建立起生物进化论

B.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定律

C. 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

D. 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

 

查看答案

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A. 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B.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C. 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D. 赫胥黎创立人猿同祖论,否定“上帝造人说”

 

查看答案

西方历史学家指出:“当人们谈及最近几代人中被传入日本等东方国家的西方文明时,我们不是指希腊罗马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想,也不是指日本的基督教化,而是指在17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这里的“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是指

A.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B.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C.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查看答案

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说:“没有比在法律的借口下和装出公正的姿态时所做出的事情更加残酷的暴政的了。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说不幸的人们正是在他们得救的跳板上被溺死的。”在此,孟德斯鸠认为

A. 法律有阶级性

B. 法律地位至上

C. 司法必须公正

D. 法律并非万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