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施琅在征台过程中,占领澎湖之后,郑氏败局...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施琅在征台过程中,占领澎湖之后,郑氏败局已定,但施琅却不忙于进军台湾,而是着眼于做争取郑氏及其军队的工作。施琅厚待投降和被俘的郑军将士,稳定民心;同时建议朝廷“颁赦招抚”郑氏,以争取和平统一台湾。康熙同意他的招抚政策。施琅在澎湖“抚绥地方,人民乐业,鸡犬不惊”,甚至派人捞救跳水未死的郑军官兵,使得台湾、澎湖军民“莫不感泣,愿内向”。……郑克塽、刘国轩见施琅“无屠戮意”,终于认清了形势,决定降清。他们请施琅迅速到台湾稳定局势。施琅不费一兵一卒抵达台湾,以和平手段完成了台湾统一。这就使清军和郑氏的军队避免了杀伐流血,更使台湾百姓避免了一场战火。

施琅来到台湾后,命令军队从大陆运去粮饷,不得向当地百姓征集。军队的“日用蔬菜,市肆买办,照依民价无亏,断不许借称官办应用,一丝一毫侵取民间”。他还严禁当地社保甲进行犒劳军队的活动,以免“致扰民生”。这种为民着想的观念,在当时以至今天都是十分可贵的。

——摘编自王宏志《从施琅统一台湾看古代“爱国”的含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施琅能够完成统一台湾重任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施琅经营台湾的举措及其意义。

 

(1)看法: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欧洲大国共同发动的;欧洲大国的背信弃义导致一战中德国战败。成因:深受日耳曼民族的特性和德国历史主义传统的影响,不肯自我反省;推卸战争责任。 (2)影响:导致德国国力和国际地位空前下降;德国领土发生变动,海外殖民地大量丧失;埋下了民族复仇的种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德意志政府的对外决策。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可紧扣材料中“他们认为英国人的背信弃义、意大利人的背叛变节、俄国犹太人的‘背后捅刀子’,才导致了战争的最终失利”、“在战争责任问题上要么欧洲大国都犯了罪,要么都可以赦免”等信息进行分析;第二小问要紧扣材料中“它深受德国历史主义传统影响,根植于浪漫主义和日耳曼民族特性”、“不是反省自己,而是归咎他人”来概括。第(2)问,可从对德意志帝国的领土和实力、对西欧大国之间的矛盾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废除雅典公民以人身作抵押的一切债务,禁止再以人身作抵押借债,禁止把欠债的平民变为奴隶。由国家出钱把因无力还债而被卖到异邦为奴的人赎回。

材料二  梭伦在改革中虽然帮助穷人,但并不赋予穷人和富人两方任何一方以道德上的优越性。他知道富人固然常常是“为富不仁”,但穷人占有了财富也会同样如此。过度积聚尤其僭取的财富像权力一样会腐蚀任何人。他在自己的诗中写道:“自由不可太多,强迫也不应过分;富厚如属于没有教养的人们,厌足就要滋生不逊。”

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梭伦“禁止把欠债的平民变为奴隶”的目的和措施。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措施对雅典民主政治发展所起的作用。

(2)据材料二,归纳梭伦改革所奉行的理念,并分析这种理念所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反映的是中国戏曲与古代剧场的演进。

时代

戏曲之代表

表演区

观众区

说明

春秋战国时期

优伶

贵族厅堂、殿庭、院落

殿庭、坐席、帐篷

优伶大都为奴隶

汉魏时期

百戏

百戏是歌舞杂技的融合;观众区的抬起

隋唐时期

歌舞

歌台、舞台、乐棚

神庙广场

表演区的抬起

宋元时期

杂剧

舞亭、乐亭、后台(准备区)

神庙广场、瓦舍勾栏

表演台加上屋顶;出现了固定的演出场所

明清时期

南戏、京剧其他地方戏

增加伴奏区

神庙广场、街巷、会馆、城乡宗祠、酒楼、茶园

前台加宽,后台加大

 

  ——摘编自罗德胤、秦佑国《中国戏曲与古代剧场发展关系的五个阶段》

根据材料,概括古代戏剧的发展趋势,并分别指出其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右图可以看出,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

——摘编自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怎样的发展概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和清前期粮食亩产提高的外来因素。

材料二  在中国,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虽然脆弱,但被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又非常顽强。小农经济这种顽强的再生机制所造成的结果便是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横向发展。

——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既脆弱又顽强的原因。举例说明“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的具体表现。

材料三

中国传统农业是在国家全力倡导、监督下得以发展成为一种进步的形态。但是,“农为国本”,这话的反面,农业受到特别“照顾”的同时,也意味着国家的一切都得靠它滋养支撑。正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对农业的强控制,使农业本身受到重压,更使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整个经济结构缺乏自身运行的独立机制,变得非常僵硬,难以变革。学#科网

——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3)概括材料三中“农为国本”的两面性。从经济角度分析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的原因。

 

查看答案

古罗马《法学总论》中记载了一个典型的要式口约的构成:“你承诺吗?我承诺。”通过这种行为当事人确定的表达了一种负债的意思,然而当事人为什么负债,从要式口约本身无法看出。这反映了罗马法

A. 强调对债务纠纷原因的分析

B. 具有浓厚的形式主义的色彩

C. 有利于调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D. 对案件的审判过程特别关注

 

查看答案

伯利克里强调雅典民主制度遵从法律,然而在苏格拉底的审判中,无论是控诉罪名的模棱两可,还是陈述证据的模糊不清,乃至于判决量刑的摇摆不定,都与之不符。这表明

A. 雅典民主和法制均维护奴隶制    B. 直接民主容易导致司法审判的主观性

C. 苏格拉底破坏了雅典民主原则    D. 雅典司法审判并非完全遵从客观理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