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周代宗法制“构成了一个井然有序的政治实体,使族权和行政权合二为一 ,家与国就在政...

周代宗法制“构成了一个井然有序的政治实体,使族权和行政权合二为一 ,家与国就在政治上紧密相结合”。

A. 促进了统治方式的有序化    B. 推动了国家的政治统一

C. 开创了国家管理的新模式    D. 导致了分封制度的形成

 

A 【解析】宗法制下的分封制体现出了“家国一体”的特点,促使原先依靠部落统治方式的重大改变,故A项正确;推动了国家的政治统一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故B错误;此种模式商代已经出现,不属于新模式,故C错误;分封制商代也实行过,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华盛顿为自己的母邦开创了诸多伟大先例和精神路标,被美国人民尊称为“国父”。拿破仑十九年征战沙场,从土伦到滑铁卢,孤身一人扛起法兰西的大旗,为法兰西树立了“我们曾君临世界”的民族自尊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782年5月,刘易斯·尼古拉上校致信华盛顿:“那种把我们从难以想象的困难中引向胜利的才能,那些得到军队普遍尊重和崇敬的品格,定能引导和指导我们在和平的道路上前进。有的人把专制与君主政体混为一谈,觉得很难把它们分开。因此,我所建议的政体的首脑有一个显然较为温和的称号,但是一旦其他问题都得到解决,我认为很有理由采纳国王的称号。”华盛顿回复:“我非常吃惊地阅读了你要我深思的意见,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战争中发生的任何变故都没有像你说的军队中存在的那种想法使我更痛苦。我不得不怀着憎恶的心情看待这种想法,并给予严厉的斥责。

——摘自乔治·华盛顿著《华盛顿选集》

材料二长时期以来,军队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都齐声祝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符的称号。……大家也知道是他决定着一切国家大事,他的同僚们实际上不过是他的下级。因此,大家感到他有一个国家最高元首的称号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实际上已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要说是皇帝篡夺了金銮宝座,那么我们可以说,他身边的同谋比善于导演喜悲剧的所有暴君都多,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

——(法)康斯坦《回忆拿破仑》

请回答:

(1)华盛顿和拿破仑都具备了称王或称帝的条件,试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相同条件;二人作出不同选择,对两国的政体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的作者是如何看待拿破仑称帝的?结合所学知识,从拿破仑称帝结果及影响的角度论证作者的观点。

(3)用一句话对华盛顿和拿破仑进行概括性评价。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一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拔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4分)

(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3分)

(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3分)

 

查看答案

选举是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任何行政官员都不应根据人民的选举来任命。议会中掌握着多数席位的政党通常将任命它自己的领袖;各大臣自然均由为首的大臣选任;而为首的大臣本人,尽管实际上由议会指定,但在一个王国政府则应正式地由国王任命。美国宪法规定四年一度由全体人民选举总统,当国家的最高职位要由每数年一度的普选来决定时,两次选举之间的整个时间将消耗在竞选运动当中。

——摘编自(英)密尔《代议制政府》

材料二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资产阶级取得了选举权,但政权仍在贵族手中,资产阶级仍处于从属地位。工人阶级在争取改革的斗争中出力最大,结果却一无所获。1832年改革是一次和平的改革运动,打开了通向民主之路的大门,但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它还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最终完成。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材料三帝国议会选举实行了当时很先进的普遍、直接的男子议会选举权,每个25岁以上的德国男子都拥有选举权,参选率从1871年的51%提高到1921年的84.9%。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社会民主党人就是通过这一合法渠道从帝国政治制度的外围进入内院的。不过议会无权选举帝国总理及其政府,这仍是皇帝的特权。

——摘编自武寅等著《西方国家政治制度》

请回答:

(1)结合英国责任内阁制,指出材料一中密尔设计的任命行政官员的办法 。据材料一,密尔认为美国总统选举有何弊端?

(2)据材料二,为什么说1832年议会改革后“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 英国议会改革表现出哪些特点?

(3)据材料三,概括德意志帝国议会选举的进步之处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方选举制度的认识 。

 

查看答案

从19世纪上半叶起,中国人就试图了解和认识美国。漫漫岁月中,许许多多的中国人表达了他们形形色色的美国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呜呼,弥利坚国,非有雄才枭杰之王也,涣散二十七部落,渙散数十万黔首,憤于无道之虎狼英吉利,同仇一倡,不约成城,……尽复故疆,可不谓武乎!……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众好好之,众恶恶之,……可不谓周乎!中国以茶叶大黄岁数百万济外夷之命,英夷乃以鸦片岁数千万竭中国之脂,惟弥利坚国邻南洲,金矿充溢,故以货易货外,尚岁运金银百数十万以裨中国之币,可不谓富乎?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我们对于任何的外国考察团,虽然不一定把它当成景气繁荣的天使对待,但我们对它们总是抱着希望的。我们的希望很单纯,我们不奢望人家能牺牲了自已来救助中国,只希望彼此间能有一个准确的新的认识。这次我们对于美国经济考察团的希望,当然也不过如此而已。(编者按: 1935年2月,美国经济考察团来华,报刊舆论报道)

——静生: 所望于美国经济考察团者《申报月刊》,45(19355)

材料三  中国人在认识西方时,有一种独特的“师生情节”,即中国人真诚地将西方发达国家当作自己的先生,认真地讨教和学习,可是在历经坎坷以后终于发现,“先生总是欺负学生”。

——摘自牛军《后冷战时期中国人对美国的看法与思考》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两则材料中国人对美国的不同看法。

(2)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论证材料三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60字左右

 

查看答案

基辛格认为,美苏之间的冷战,“就是双方的战略家在‘确保相互摧毁’的概念上至少达成了心照不宣的共识,这个概念成为核时代的和平机制。”这反映了

A. 核武器是维护世界秩序的有力工具    B. 美苏均势维持了世界相对和平

C. 冷战是美苏共同的主动性战略选择    D. 核时代美苏的目标是和平共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