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世俗权...

“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这一主张最有可能出现于

A. 文艺复兴时期

B. 宗教改革时期

C. 启蒙运动时期

D. 法国革命时期

 

B 【解析】 根据材料“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可知材料强调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这是宗教改革时期,B项正确;A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宣传人文主义,没有反对教会统治,排除;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为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彻底批判宗教神权,排除D。所以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这段话表明卢梭认识到了。

A. 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B. 专制统治致使人民不断贫困和遭受奴役

C. 争夺食物是人类冲突的重要原因

D. 奴役与贫困是伴随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的历史事件其理论来源于

A. 霍布斯的思想

B. 卢梭的思想

C. 伏尔泰的思想

D. 孟德斯鸠的思想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而且共和政治不仅因为他是政治的根本原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并且在进行革命上也是有力的。”

——宫崎滔天《三十三年之梦》

材料二  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这就决定了义利观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比如,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它更多地强调精神,以便于战胜在物质上强于我们的敌人;在国家或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或集体的利益,以便于在国破家亡中救亡图存;等等。

——郑永扣《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义利观理论形态的历史演进》

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决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

——《邓小平文选》第2卷

材料三  我们要做同甘共苦、守望相助的好兄弟。“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中国一贯主张,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中国同太平洋岛国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有着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理想。

——习近平《永远做太平洋岛国人民的真诚朋友》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思想成果。

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和邓小平义利观的差异,结合时代背景简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你对义、利的认识。

 

查看答案

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1915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编写

材料二 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实验场。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      

——摘编自梁霄羽《极简美国史》等

材料三 晚清以来,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新文化运动。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

——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那一代人”所进行的“实验”是怎样实现“自由与自治”的。19世纪后半期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哪些“发明与创造”?

(3)阅读材料三,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你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

 

查看答案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1909年,清政府颁布了《调查户口章程》,开始全国范国的户口调查,这次户口调查基本具备了近代人口普查的几点主要特征:

①官方性——由政府发布命令统一组织进行

②全国性——包括全国所有国民

③退人进行——按人个别进行填报

④同时进行——以一个特定时间为标准进行调查

⑤系统处理—一将调查资料编成统一的表格

——摘编自侯杨方《宣统年间的人口调查》

材料二:(清末)哪里搞人口普查,哪里就进入紧急状态,百姓认为调查户口是官府灭门毒计,鸣锣聚众,在村旁挖一大洞将调查员活埋……新中国成立后共进行了5次人口普查,1953年普查时,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服,像过节一样,张灯结彩,敲锣打鼓,到人口调查登记站申报自己的人口项目。

——摘编自《法制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人口普查呈现如上特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清末和1953年民众对人口普查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