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斗争和妥协是政治史中经常出现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唯一摆脱困境...

斗争和妥协是政治史中经常出现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材料二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材料三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以至于有人说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换代,却鲜有成功的改良鼎新,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

—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

材料四我们的会晤是难得的。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的会议应该对于我们的共同愿望有所表示,使它成为亚非历史值得珍贵的一页。同时,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来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自《周恩来万隆会议发言稿》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

(2)结合英国近代宪政体制的形成,指出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妥协的具体表现。

(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

(4)材料四中与会各方要达成的“共同愿望”是什么?为此各方采取了怎样的妥协策略?

 

(1)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方式是通过民主改革实现;民主运作的方式反映了各种力量的妥协。古罗马:《十二铜表法》是贵族和平民的妥协;罗马法的不断完善,就是各种力量调和的结果。 (2)表现:议会是权力中心;保留了国王的地位;限制国王的权力。 (3)观点:中国缺乏妥协传统;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打压改革力量,导致矛盾激化;中国不善于制度创新。赞同:国民大革命采用暴力革命形式;国共十年对峙;抗战胜利后,内战全面爆发。不赞同:国共两党进行了两次合作;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进行了重庆谈判,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 (4)共同愿望:反对殖民主义;发展民族经济。策略:求同存异,不强调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差异。 【解析】 (1)根据“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可知,伊壁鸠鲁的主张是互相妥协,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方式是通过民主改革实现,民主运作的方式反映了各种力量的妥协。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是贵族和平民的妥协,罗马法的不断完善,就是各种力量调和的结果。 (2)表现:结合所学可知,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议会是权力中心,保留了国王的地位,限制国王的权力。 (3)观点:根据“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得出中国缺乏妥协传统,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打压改革力量,导致矛盾激化;根据“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得出中国不善于制度创新。赞同:结合所学,列举近代史上的大规模国内战争即可。不赞同:列举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以、国共两党进行了重庆谈判以及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等。 (4)共同愿望:根据所学可知,参加万隆会议各方的共同愿望是反对殖民主义,发展民族经济。策略:结合所学,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不强调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差异,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材料二日本前首相菅直人在8月15日战败纪念日重申“永不再战”誓言,就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给亚洲邻国带来的重大损害和痛苦表示“深刻反省”。明仁天皇在接下来的讲话中说:“回顾历史,我真心希望战争惨祸不再重演,我和全体国民一道,向死于战火的人们表示深切哀悼。”

—《京华时报》(2010年8月6日)

材料三在二战结束50周年的时刻,我们愿向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的受难者,表示哀悼。我们回顾世界现代史上殖民统治和侵略的种种行为,我们承认过去进行这类行为和给其他国家公民特别是亚洲人民所造成的痛苦的事实,深表遗憾。资*源%库

—日本众议员1995年6月9日《终战决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日联合声明》签署的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菅直人、明仁天皇和日本众议员1995年6月9日《终战决议》没有诚意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朝贡外交走进历史博物馆同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头上分不开,也就是说,是不平等条约迫使当时的中国政府不情愿地接受了现代外交。

——《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推进中国融入全球化历史进程》

材料二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一。

——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中国领导人开始接受国际贸易中“国际分工”的理念,认识到在国际市场上开发自身“比较优势”的重要性。东亚“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为中国提供了效仿的榜样。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加强了与世界市场的交往和联系。

——郝雨凡《中国对外经济政策50年》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简要分析近代前期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与建国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美国方面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的原因。

 

查看答案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书认为:“在很大程度上,(中国)革命胜利依靠的是以下的原则:通过制定比较有限的目标和把敌人的界限尽可能缩小的办法来集合广大的盟友。应用于解放后局势的正是这种统一战线的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集合盟友”新中国成立前后在国内、国际上实行了什么制度或政策?并分别说明其影响。

(2)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为争取扩大世界和平统一战线参加了哪一次国际会议?中国代表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3)1979年邓小平同志指出,新时期“大力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积极开展统战工作。”

列举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发展的表现和有利条件。

(4)当前,统一战线的国际性特征日益明显。它不是为了结盟对付第三国,而是为了更好地参与全球治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实现各国合作共赢。举例说明21世纪的中国是如何“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实现各国合作共赢”。

 

查看答案

1949年初解放军进驻北平时,东交民巷各兵营仍掌握在帝国主义手中,领事馆区是国中之国。在举行入城式时,毛泽东特别批准让军队游行穿过东交民巷。1950年1月6日,中央以北京市军管会的名义征用美、英、法、荷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兵营。后来与各国建交后,各国设立了大使馆。这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

A. 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B. 实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

C. 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D. 实行了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查看答案

帕维尔·希尔米斯特罗夫在所著的《欧亚巨人》中认为,“可以将上合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

A. 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

B. 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

C. 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D. 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