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十七大报告强调,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古...

十七大报告强调,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古今中外历史上,民生问题都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1924年孙中山《建国纲领》

材料三农民占了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改善他们的生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邓小平在1987年指出:“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在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

—《邓小平文选》第3卷

材料四在罗斯福实行“新政”时期,1933年成立的田纳西流域工程管理局,利用美国政府提供的投资,招收大批失业工人,兴建水坝、水电站,发展航运,结果建成了大型的水电站和完整的航运系统,下图是正在建设中田纳西河流域16座水坝中的一座——瓦茨沙洲水坝。

请回答:

(1)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措施与内容是什么?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4)扩大就业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材料四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哪一方面的主要内容?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1)主要观点:主张国君(或政府)组织救济,不主张个人实施救助。 分析评价:孔子的主张一方面体现了“仁”的思想,另一方面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担忧个人实施救济会损害到国君的权威,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 (2)将民生问题摆在国家建设的首位(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的解决);明确提出以发展经济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明确提出了通过政府调节来解决社会福利问题(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 (3)措施与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影响: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调动了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改善了农民生活。 (4)主要内容: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推行“以工代赈”。 影响:在当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的恢复,有助于美国渡过经济大危机;对西方福利国家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解析】 (1)本题根据材料一“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即可从主张国君组织救济、不主张个人实施救助等方面概括指出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再结合所学知识从体现“仁”的思想和等级观念等方面分析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2)本题根据材料二“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关注民生问题、以发展经济、解决社会福利问题等方面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本题根据材料三“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等方面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措施与内容是什么。再从调动生产的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等方面回答这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4)本题据材料四“田纳西流域工程管理局,利用美国政府提供的投资,招收大批失业工人,兴建水坝、水电站,发展航运”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以工代赈的角度回答这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哪一方面的主要内容。再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的恢复、福利国家的发展等方面回答这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79年起,政府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油脂等18种主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平均涨幅35%,同时还对粮食和油料超过政府征购部分加价50%。这一举措

A. 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B. 打破了旧经济体制的束缚

C. 扩大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

D. 宣告市场定价机制的形成

 

查看答案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方向。推动了“两个转变”初步实现的历史事件是

A. 三大改造的完成

B. 农业集体化的完成

C.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一五计划”的完成

 

查看答案

下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变化图。A点发展状况的成因是

①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②洋务企业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

③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

④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无暇东顾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在中国古代,从商致富屡见不鲜,但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官僚缙绅也把获取的财富用于购田置地和追求豪奢生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造成资本严重过剩    B. 腐朽的生活观念分流商业投资资金

C. 经营土地产生的收益远远大于工商业    D. 国家政策对资金流向起到牵引作用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为解决外地经商的困难,提高商业竞争力,以地缘为纽带的“商帮”兴起,尤其以徽商、晋商、粤商、宁波帮等十大商帮最为著名,他们在各都市、市镇建立“会馆”,并进而构筑严密的商业网。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 跨区域贸易日益繁荣

B. 商业竞争日益激烈

C. 地缘意识更加突出

D. 重农抑商政策威胁商人利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