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魏国成为战国时期新兴国家,国土位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魏国成为战国时期新兴国家,国土位于中原腹地,东临齐国,西面秦国,南与楚国为邻,北面为赵国,地缘居于劣势。李悝曾任过中山相和上地守,毗邻秦国的西北边境,多次率军与秦交战,经历了数年地方军政磨砺,提出变法的思想,切中魏国时弊,得到魏文侯的赏识,全面推行变法。废除世袭制度,取消旧贵族的世袭俸禄,招募贤才,据能力选拔官吏;废除井田制,鼓励垦荒,允许土地私有买卖;实行“尽地利之教”,测评土地,估算产量,制定新的税收政策,提高农民积极性;实行法治,汇集各国刑典,颁行《法经》,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护变法,固定封建法权;改革军事制度,考核士兵,奖励优秀者,按照不同士兵的特点,进行编排,建立“武卒”制,魏军拥有强大战斗力。李悝变法是战国时期第一次成功的变法,引发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全国性变法,为当时中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铺平了道路。商鞅变法、吴起变法,无不受到李悝变法的影响。中国历史上封建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悝改革成功的历史原因。

(2)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悝改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顺应战国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出现,地主阶级力量壮大的趋势;魏国处四战之地,需要以改革壮大实力,以攻为守,维护国家安全;在春秋社会变革的基础上,魏国进一步废除旧制度、确立新制度;李悝治政积累了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得到魏文侯的赏识、支持。 (2)对魏国:政治经济上废除旧制度、确立新制度,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对战国:引发了战国时期全国性的变法运动,推动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对中国:标志着中国社会发展的转折,古代中国由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 【解析】 (1)根据材料“国土位于中原腹地,东临齐国,西面秦国,南与楚国为邻,北面为赵国,地缘居于劣势。”可知魏国处四战之地,需要以改革壮大实力,以攻为守,维护国家安全;根据材料“李悝曾任过中山相和上地守,毗邻秦国的西北边境,多次率军与秦交战,经历了数年地方军政磨砺,提出变法的思想,切中魏国时弊,得到魏文侯的赏识,全面推行变法。”可知李悝治政积累了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得到魏文侯的赏识、支持。根据材料“废除世袭制度,取消旧贵族的世袭俸禄,招募贤才,据能力选拔官吏;废除井田制,鼓励垦荒,允许土地私有买卖;实行‘尽地利之教’,测评土地,估算产量,制定新的税收政策,提高农民积极性;实行法治,汇集各国刑典,颁行《法经》,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护变法,固定封建法权;改革军事制度,考核士兵,奖励优秀者,按照不同士兵的特点,进行编排,建立‘武卒’制,魏军拥有强大战斗力。”可知在春秋社会变革的基础上,魏国进一步废除旧制度、确立新制度;结合所学可知顺应战国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出现,地主阶级力量壮大的趋势。 (2)据材料“李悝变法是战国时期第一次成功的变法,引发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全国性变法,为当时中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铺平了道路。商鞅变法、吴起变法,无不受到李悝变法的影响。中国历史上封建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 并结合所学可知政治经济上废除旧制度、确立新制度,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引发了战国时期全国性的变法运动,推动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标志着中国社会发展的转折,古代中国由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包含了古代中国四个历史时期都城情况的丰富信息。请任意提取两个时期都城发展(或变化)的信息,予以论证解说。(要求:信息提取准确、符合史实,论证说明充分,语言简洁,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宣王的时候,已无力决定鲁君的继承人。…周平王东迁洛邑时,天子地位已等同于诸侯了。此后,问天子传国九鼎轻重的事情出现了,用箭射伤天子肩膀的事情出现了,天下大乱,再没有人把天子看作天子了。周王朝的统治权分散到12个诸侯国,战国又并为7个强国,被很晚才封为诸侯的秦国灭掉。(《中国政治制度史》)新皇帝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周、秦时期国家管理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秦朝推行郡县制,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全国36郡,郡设守掌政事;尉掌军事;监御史监察官吏。地方长官可自辟僚属。元代疆域辽阔,分全国为10个行省,行省代表朝廷的意志和利益,“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成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得力工具。“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官吏的选用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中央在行省也构制了监察行省、防范其擅权坐大的特殊机制,“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历代名臣奏议》卷273)。秦汉地方行政区划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历史传统因素确定,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元代行省区划将自然、人文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为省级行政区,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

(2)据材料二,元朝行省制与秦汉郡县制相比有哪些特点?行省制的实行对中国古代国家管理制度的发展有哪些进步意义?

 

查看答案

(题文)史学家韦尔斯指出:“这种先把市民权扩展到一些易于控制的城市,继而又扩展到全国的做法,是罗马发展过程中一个很特别的方式。这种方式改变了过去总是征服者被自己所征服的民族同化的情况,作为征服者的罗马人同化了被自己征服的民族。”这表明

A. 罗马法的实质是市民权

B. 罗马法的拓展捍卫了罗马文明的延续

C. 万民法是市民权的扩展

D. 罗马的武力征服属于法律征服

 

查看答案

在谈到罗马帝国的衰落时,恩格斯说道:“奴隶制已不再有利,因此也就灭亡了,在这里罗马世界就陷入了绝境:奴隶制在经济上已经不可能了,而自由民的劳动却在道德上受鄙视。前者是已经不能再作为社会生产的基本形式,后者是还不能成为这种形式。只有一次彻底的革命才能摆脱这种绝境。”这里“彻底革命”的含义是

A. 新兴封建生产关系的建立

B. 波澜壮阔的奴隶和平民起义

C. 外族日耳曼人的入侵打击

D. 罗马法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查看答案

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以下各项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主张,其中与普罗泰格拉这一哲学思想相似的是

A. “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B.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C. “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D.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