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l谬力为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

材料l谬力为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2(战国以前)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城虽大,无过三百丈者;人虽众,无过三千家者……(战国时)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齐都临淄)甚富而实,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蹴鞠。

—《战国策》

材料3“农为天下之本分,而工贾皆其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雍正王朝》

请回答:

(1)简述材料1所反映的思想及影响。

(2)材料l和材料2的内容相比,说明了什么问题?

(3)材料3反映的是什么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

 

(1)重农抑商思想。在战国时期对发展封建经济起到了很大作用,为封建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经济基础。 (2)材料2看似违背了材料1的思想。前者是限制商业的发展。而后者是反映了由于商业发展所出现的状况。这正说明了人为地抑制商业的发展是违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商业的发展,从而引起城市发展的显著变化。 (3)重农抑商思想。对农业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致使整个社会经济日益迟滞,导致中国处于落后的经济地位。 【解析】 (1)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思想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的主要信息有“谬力为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可见是重农抑商。 (2)本题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根据材料2可知战国时期商业的发展。主要通过比较两则材料及所学经济相关知识来回答,得出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商业的发展的结论。通过比较可知重农抑商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 (3)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第一小问的关键是材料“农为天下之本分,而工贾皆其末也”可知是重农抑商政策;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北魏均田制规定:桑田按现有丁口计算。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不得卖其分,亦不得买过所足。桑田为世业,允许买卖其一部分。原有桑田已超过应授田数,无受无还;达到应授额的,不准再受;超过应授额部分,可以出卖;不足应授额,可以买足。这说明( )

A. 均田制是将官田分而民用,排斥私有土地

B. 均田制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抑制了土地兼并

C. 均田制是一套限额授受的土地制度,缓和了社会矛盾

D. 均田制时期社会支配地位的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查看答案

历代中国帝王都非常关心农业生产,“劝农桑”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务的重要内容,因而对农神的祭祀祈祷是古代帝王们的重要大典。农神中有神农氏、后稷、先农、先蚕等。蚕桑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蚕神是农业神中的重要神灵。这表明

A. 中国原始农业相当发达

B. 古代中国固守以农立国

C. 中国农业处于世界领先

D. 古代中国的信仰多变化

 

查看答案

汉武帝时“杨可告缗遍天下,中家以上大抵皆遇告。……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书;田大县数百倾,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抵破。”汉武帝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 抑制大商贾的发展

B. 维护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

C. 巩固西汉王朝的统治

D.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查看答案

东汉时期,田庄经济规模庞大,占有大片土地、山林川泽,种植粮食、经济作物,经营手工、渔牧业;田庄拥有大量依附农民,向庄主交租、服徭役;田庄还拥有私人武装.据此能够得出东汉田庄经济的影响是

A. 古代官营手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 古代中国农业自然经济的重要表现

C. 古代国家分裂,中央集权的对立因素

D. 古代封建经济发展的倒退,威胁统一

 

查看答案

乾隆二十五年,清政府复下令,“(一)外人只能与公行行商交易;(二)外人不能借贷银两与内地行栈商人:(三)外人不能雇用中国仆役……”材料中的公行

A. 兼有商务和外交的双重职能

B. 促进了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C. 有利于政府“以官制商、以商制夷”

D. 造成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