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学者德•弗雷斯曾指出:从1750年到1800年,生活在大都市的欧洲人口保持稳定(...

学者德•弗雷斯曾指出:从1750年到1800年,生活在大都市的欧洲人口保持稳定(这一阶段仅增长0.2%),而小城市和城镇(规模在5000〜30000人之间)的人口却突增了4倍。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化进程导致城市污染严重

B. 普通民众对大城市生活的厌倦

C. 小城市和城镇代表城市化方向

D. 社会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城市兴起,工业革命使城市人口大幅度的增加,而工业革命是社会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自身正确,但和材料主旨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错在不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小城市和城镇的人口增加,变成了大城市,而非强调小城市和城镇代表城市化方向,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十二铜表法》对侵权纠纷既采用罚金又保存同态复仇。公元前3世纪《阿奎利亚法》则规定:“因违法杀害他人的奴隶、四足动物或家畜者,应对其所有人赔偿被害物于杀害前一年内与最高价额相当的金额。”上述变化反映了罗马法

A. 打击侵权行为,体现法治文明

B. 保护平民利益,注重按律判决

C. 维护私有财产,主张惩罚报复

D. 尊重基本人权,强调轻罪轻罚

 

查看答案

1984到1991年间,中国国内市场是名副其实的卖方市场,只要厂家生产出来,就很容易卖得出去。在中央政策的鼓励下,中国出现了一波自主创业的高潮,私营企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神话。据此可知,这—时期

A. 市场经济目标提出激发创业积极性

B. 缓和国内供需矛盾是改革的重要目标

C. 政府开始调整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 物资匮乏迫使中央加快国有企业改革

 

查看答案

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虽然作战失败了,但是……它改变了中日战略轴线……中国决心以更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据此,说明

A. 蒋介石准备拉开战场的反攻序幕

B. 正面战场的溃败促使蒋介石改变抗战路线

C. 蒋介石认识到了本国的战略优势

D. 蒋介石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精神支柱

 

查看答案

1876年,《申报》就中国是否应仿行机器织布进行了一场讨论,连续发文多篇,大加倡导。该报主笔说,他数年前就曾提议“购齐西国织造各布机器”“仿织洋布,定易销售”,但应者寥寥。现在他的主张却得到了社会與论的广泛支持。这—变化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 政府枳极推行重商政策

B. 工业文明的优势被认同

C. 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 国人市场意识逐渐形成

 

查看答案

19世纪60年代,广东的蔗糖,原来主销内地,现在商人将土糖运往香港,再把土糖从香港作为洋货进口;广东西江所产烟草,原销广东北部,现在商人先运香港,再运回广东。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 洋货质地好更受欢迎

B. 为洋务企业筹措资金

C. 国货较洋货税负更重

D.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