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

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造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世界棉纺织业渐超趋萎缩           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             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B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及知识迁移的能力,材料中“欧战”即指的是一战,一战时期,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暇顾及中国,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个短暂的发展春天,因此“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使纱厂规模不断扩大,当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据此分析可知②与④使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①不合题意与史实,③“官僚资本”的影响是在1936年以后,时间与题干不合,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一书记载:“1933年,工业总产值中(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1936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 消费资料的工业产值比重稳步增长,生产资料的比重逐年下降

B. 民族工业在20世纪3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但工业布局不合理

C. 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的畸形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D. 在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

 

查看答案

(题文)近代实业救国的领袖张謇指出:“无工商则农困塞┅┅本对末而言,犹言原委,义有先后而无轻重。”“鄙人但望发展中国地利物产,供实业之用耳。”这一认识

A. 从新视角肯定了农业的作用

B. 认为工商先行才能活跃经济

C. 体现了其传统重农抑商思想

D. 主张牺牲农业以发展工商业

 

查看答案

第一次鸦片战后中国机械进口约为19万海关两,第二次鸦片战后机械进口不到30万海关两。1894年全国机械进口值总计是112万海关两,1895年到1899年,全国机械进口平均每年大约为200万海关两。1909年到1913年全国机械进口平均每年达700万海关两。这实际上反映出

A. 列强对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

B. 民族工业在甲午战争后获得较快发展

C. 中国关税自主权实际有所恢复

D. 传统手工业基本被大机器工业所取代

 

查看答案

我国近代国学大师梁启超认为可以从以下要素给历朝历代打分。

 

考察一个王朝,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素

一、政治(清明的时间长短、政局的稳定性)

二、文化(思想是否具有活力,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否具有朝气、活力)

三、风俗(即民德,基层民众的素质、社会主流道德风尚如何)

四、经济(民众的生活、商业是否发达,是否按照历史的惯性自然发展)

五、国防(是否有强大的武装抵御外来侵略,对外战绩)

六、教育(国民教育程度,人才培养)

七、制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规章科度)

八、领土(直接治理面积以及表示臣服的属国范围)

九、科技(发明创造、生产力发展水平)

十、国际地位(在当时世界上的国际地位,与世界同时期各国的综合国力比较)

 

 

根据材料,对中国古代历史上某一朝代进行打分(只需选取其中三个要素分别打分,其中“经济”是必选要素)并加以说明或者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要素并打分,说明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土地制度的变革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一宋太祖的指导思想是“藏富于民”,不管土地兼并者如何富有,只要在大宋国土之内,通过赋税,最终会归国家所有。宋代农业生产力发展迅速,“在这种经济发达的情势下,土地这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自然要作为商品卷入市场”。

—摘编自王也《宋代土地兼并现象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材料二

1978年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这次土地改革,将土地产权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经营权则由集体经济组织按户均分包给农户自主经营,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承包合同履行的监督,公共设施的统一安排、使用和调度,土地调整和分配,从而形成了一会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材料三在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上,中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文件指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土地兼并的根源。简述宋朝“不抑兼并”土地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材料三概括我国上地使用权流转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