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我国近代国学大师梁启超认为可以从以下要素给历朝历代打分。 考察一个王朝,应注意以...

我国近代国学大师梁启超认为可以从以下要素给历朝历代打分。

 

考察一个王朝,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素

一、政治(清明的时间长短、政局的稳定性)

二、文化(思想是否具有活力,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否具有朝气、活力)

三、风俗(即民德,基层民众的素质、社会主流道德风尚如何)

四、经济(民众的生活、商业是否发达,是否按照历史的惯性自然发展)

五、国防(是否有强大的武装抵御外来侵略,对外战绩)

六、教育(国民教育程度,人才培养)

七、制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规章科度)

八、领土(直接治理面积以及表示臣服的属国范围)

九、科技(发明创造、生产力发展水平)

十、国际地位(在当时世界上的国际地位,与世界同时期各国的综合国力比较)

 

 

根据材料,对中国古代历史上某一朝代进行打分(只需选取其中三个要素分别打分,其中“经济”是必选要素)并加以说明或者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要素并打分,说明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本题为开放题型,学生按照要求作答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任选一个朝代从表格中选取三个要素打分得,对三个要素进行的论述说明按照史论结合的标准得分段为0-3、4-6、7-数段。其中一个要素必须是经济,若没有选取经济要素则给分不得超过。满分。 示例:宋朝得分:制度;科技;经济 说明:北宋初期实行一整套制度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如设置转运使将财权收归中央,但也压抑了地方的自主能动性。科举制度在宋朝得到极大发展,实行糊名誊录法,扩大了科举录取官员规模,官制复杂,形成冗官局面。 北宋在科技上有大发展,新式火药武器层出不穷,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将指南针用于航海,促进了宋朝经济文化的发展。 宋朝商品经济繁荣,市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货币方面开始出现纸币,海上丝绸之路发达,经济重心于南宋时期完成难移。政府财政来源中商业税成为重要部分。城市经济功能凸显,出现瓦肆勾栏等娱乐场所。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历代王朝综合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涉及范围广泛,难度较高。学生首先应对材料列出的相关信息进行正确分析。按要求选出题干涉及的任意三个要素,结合相关朝代历史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学生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结论。要求学生做到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土地制度的变革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一宋太祖的指导思想是“藏富于民”,不管土地兼并者如何富有,只要在大宋国土之内,通过赋税,最终会归国家所有。宋代农业生产力发展迅速,“在这种经济发达的情势下,土地这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自然要作为商品卷入市场”。

—摘编自王也《宋代土地兼并现象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材料二

1978年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这次土地改革,将土地产权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经营权则由集体经济组织按户均分包给农户自主经营,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承包合同履行的监督,公共设施的统一安排、使用和调度,土地调整和分配,从而形成了一会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材料三在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上,中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文件指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土地兼并的根源。简述宋朝“不抑兼并”土地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材料三概括我国上地使用权流转的影响。

 

查看答案

在落后于世界潮流的情况下,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曲折又漫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指的是西欧和北美,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

—杨宁一《现代化理论》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

—摘自《历史学家茶座》

材料三估量整个民族工业,则其先决问题又当别论。于此吾人应特加注意者,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例如上海之我国纺纱业与缫丝业,虽曾盛极一时,而其前途仍至渺茫。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

—陈翰笙《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提》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中国属于“原发型”与“传导型”国家的哪一类型?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有哪些?结合具体史实,说明这些条件的其中两个是如何实现的?

 

查看答案

我国工商业发展在不同时期受到了不同的重视态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宋)陈亮《四弊》

材料二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犹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其原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数倍。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臣拟选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

——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

材料四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认为:“如果你想做企业家,想把企业做大,那就该去解决社会问题。”“事实上我觉得每一次的成功,都要感谢这个时代,感谢中国经济的发展”。阿里巴巴的发展吻合了新商业文明的特征……2010年3月,淘宝网对外宣布,向全球开放淘宝数据,让合作伙伴和消费者与之共享其海量原始数据。

——习美.李绍钻编著《马云教你创业赚大钱》

(1)材料一反映的主要经济观点是什么?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结合材料三,谈谈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面临着什么问题?李鸿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3)据材料四概括“新商业文明”的特征。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一特征的经济因素。

 

查看答案

歌曲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也是时代风貌的重要载体。“爷爷说那一年变化很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地分啦!北京城开了一冬天的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以上歌词最可能选自

A. Again1977》

B. 《我生在1978》

C. 《恋曲1990》

D. 《相约1998》

 

查看答案

昊然同学在设计《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巨变》网页时,设计了《思想解放的历程》《开放格局的形成》《农村的新变化》等并列的栏目。如果再增加栏目,最合适的应该是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 《从复关到入世》

C. 《中国举办博鳌论坛》

D. 《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