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学者张鸣在《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写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

学者张鸣在《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写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各个政治实体在竞争中,表现出了过于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一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厮杀自然不可避免。”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 周朝王室的衰落    B. 礼乐制度的崩溃

C. 铁犁牛耕的出现    D. 宗法关系的疏远

 

C 【解析】 材料指的是分封制度与宗法制度遭到破坏,周王室的衰落是这种状况的表现,不是根本原因,故A错误;礼乐制度的崩溃是制度遭到破坏的表现,出现“礼乐自诸侯出”的局面.故B错误;之所以会出现分封制度与宗法制度遭到破坏的情形,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表现为牛耕的出现,故C正确;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不会造成关系的疏远,故D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对苏联实行《租借法》,从1941年到1945年,实际给苏联的军用物资约为1600万吨。这些物资品种繁多,总价值为102亿美元。

——《世界历史》杂志

材料二罗斯福说:“假若我邻居的房子着了火,而我有一节花园浇水用的皮带管……我不会在救火前对他说:‘老兄,这根水管花了15美元,你将按价付款才能使用。”

——罗斯福1940年12月的演说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对苏联实行《租借法》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其根本动机是什么?

(2)材料二“假若我邻居的房子着了火”主要喻指什么?为什么要用“邻居”来比喻?

(3)材料二“皮带管”主要喻指什么?罗斯福演说的目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协定签订后,希特勒曾对他的党羽说:“我们必须……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度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唯一方法。”

材料二日本驻英国大使吉田茂指出:“尽管日本军部说防共协定只不过是反共的意识形态问题,但这个完全是表面上的借口,骨子里显然是要和德意联合起来对抗英法,并进而对抗美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协定”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德日的这一策略取得了成功?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吉田茂为什么说德、意、日要联合起来对付英法和美国?

(3)请以20世纪30年代的事例证明,德、意、日三国已挑战了英法和美国。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专家在日本人监督下从1875年的五六百人,上涨到三千人左右。然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二十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我理解由著名德国学者格奈斯特和施泰因所提倡的国家组织之梗要,我对其观点知之甚深,乃是可为帝国大厦奠定基础而不至减损天皇权威。回观国情,人人皆信乎英法美自由激进之论,视其为金玉良言,以致国家几被损毁。但我已有纠正之理由,报国正是此时,我深信实现此信念至为重要。

—伊藤博文(1882年)

(1)据材料一,归纳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基本特点。

(2)材料二中伊藤博文对政治制度改革的认识在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中有何体现?

(3)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日本明治政府向西方学习的基本情况如何评价?

 

查看答案

第一次中东战争刚刚爆发,以色列总理立即致电以色列驻联合国代表列班,“以色列需要立即停火”。以色列主张停火旨在

A. 向国际社会表明和平愿望

B. 赢得分化瓦解阿拉伯联盟的时间

C. 需要时间组织和装备军队

D. 争取更多的大国支持以色列国家

 

查看答案

二战中,标志着美国对法西斯侵略的态度开始变化的事件是

A. 通过新的《中立法》

B. 对日本宣战

C. 发表《大西洋宪章》

D.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