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51~185...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51~1856年,巴黎的人口约从95万增加到113万,当时的巴黎环境非常恶劣,城中的古老建筑旁到处是破旧的木棚,道路仍然是曲折蔓延,房价和房租不断攀升,而工资水平却基本未变,市民的居住问题大大恶化,穷人住房难更是成为头痛的大事。对此,市长奥斯曼实施了巴黎住房改革。奥斯曼借旧城改造折迁破旧街区,与此同时,与公司合作,在融资后将巴黎城郊的一些村镇收归国有,并用这些土地修建住房,一部分用于补偿给拆迁户,一部分租赁给无房的市民。为保障低收入租户的利益,立法规定,免除贫困房客的房屋税。奥斯曼在任的17年,共有19730座房屋、120000所住处被拆毁,但被34000座新房和215300处新住宅所取代。尽管被迫迁出的人对这种强制性迁移十分不满,但这个模式后来还被英、德等国采用,改革者们奋力斗争,争取地产国有化,争取国家对住房实行监督,等等。

——据朱明《奥斯曼时期的巴黎城市改造和城市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奥斯曼巴黎住房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奥斯曼巴黎住房改革的积极影响。

 

(1)背景:工业化进程使法国城市问题凸显;工业革命扩大了贫富悬殊,阶级矛盾加剧;巴黎城市破旧,需要改造。 特点:拆建住房与福利建设相结合。利用企业融资,扩充国有地产。 (2)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巴黎的住房问题和城市面貌;其成功经验被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借鉴、采用。 【解析】 (1)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背景:由材料中的“1851~1856年,巴黎的人口约从95万增加到113万,当时的巴黎环境非常恶劣”可以得出工业化进程使法国城市问题凸显;由“房价和房租不断攀升,而工资水平却基本未变”工业革命扩大了贫富悬殊,阶级矛盾加剧;由“城中的古老建筑旁到处是破旧的木棚,道路仍然是曲折蔓延”可以得出巴黎城市破旧,需要改造。 特点:由材料中的“奥斯曼借旧城改造折迁破旧街区”“并用这些土地修建住房,一部分用于补偿给拆迁户,一部分租赁给无房的市民”拆建住房与福利建设相结合。由“与公司合作,在融资后将巴黎城郊的一些村镇收归国有”可以得出利用企业融资,扩充国有地产。 (2)积极影响: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首先要注意是分析其“积极影响”,然后结合材料中的“奥斯曼在任的17年,共有19730座房屋、120000所住处被拆毁,但被34000座新房和215300处新住宅所取代”可得出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巴黎的住房问题和城市面貌;由“这个模式后来还被英、德等国采用”可得出其成功经验被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借鉴、采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通过解读材料推导结论是历史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下列对三组材料的推论均有不当之处,请选择其中一组,指出结论的不当之处,并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当之处”产生的主要原因。

 

 

 

材料

结论

1

“修昔底德陷阱”一直被西方认为是国际关系的“铁律”。它由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提出,即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大国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

2

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是中国“文革”的时候,与此同时,美国发生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先从学生运动开始,后来变成全民运动,搞得轰轰烈烈。美国的群众运动有一个大的背景,冷战延续到那个时候,大家有些厌倦。如果不认同冷战中一切以“共产主义威胁”为借口,那么打越南是没有道理的。这场运动与以前不同,与经济诉求没有关系。

中国的“文革”跟美国的群众运动是一致的。

3

但丁反对中世纪的“教会至上论”,他在《神曲》里写道:“宝剑和十字架都拿在一个人的手里……今日罗马教会,把两种权力都抱在一起,跌入泥塘里去了,她自己和她所抱着的都弄污秽了!”

但丁是近代早期反对宗教的人文主义者。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中国有企业最多的国家。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在70年代给人的总体印象就是活力不足,“老大帝国”的包袱沉重,创新精神明显不足,经济增长乏力和滞胀,被世界经济界称为“英国病”。

1979年,保守党上台执政。一方面紧缩财政,放松政府管制,鼓动市场竟争,积极引进外资,一方面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1997年以后,布莱尔领导的工党上台执政,在继续倡导市场自由竟争的同时,推行了鼓励研究开发与全球化的经济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被称为‘英国模式”的社会改良。改革主要涉及亏损较为严重的国有企业,以及公用事业和自然垄断性行业。

1995年以后,改革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将那些必续依赖政府补贴才能维待经营的企业也包括进来。主要包括公共运输系统和邮政系统。将企业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这种形式要求资金市场有效地运转以吸收股票投资。

—摘编自吴敬琏(英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示》

材料二1978年开始,国家提出“扩权让利”改革。国家在计划体制内逐步调整国企与政府之间的经营管理权和利益分配。政府把国有企业一部分生产经营管理权放给企业自主支配,并且把一部分利润让出,不断放松管理体制,提高国有企业竟争力。!1984年,对国有企业实行“利改税”改革。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揭开了城市经济体制全面改革。1993年,国有企业以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为目标,不断深入改革。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强调明晰产权,政企分离,完善科学的管理企业。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股份制改革成为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趋势。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导致“英国病”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国企改革措施的异同点。

 

查看答案

1918年后,西方各国对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锁政策。但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这种变化表明

A. 苏联新经济政策产生了一定效果

B. 美英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效用

C. 美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

D. 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

 

查看答案

如下图所示,恩格斯对资本主义认识的修正可以用来证明

 

 

 

 

“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用经济革命证明了这一点,从1848年起经济革命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在法国、奥地利、匈牙利、波兰以及最近在俄国刚刚真正确立了大工业,而德国简直就成了一个头等工业国。——这一切都是以资本主义为基础的,可见这个基础在1848年还具有很大的扩展能力。”——《<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恩格斯(1895)

 

A. 历史评价易受到人的主观意识干扰

B. 历史叙述真实性易受时代因素影响

C. 科学革命理论具有自我完善的特征

D. 两次工业革命对科学理论产生的贡献

 

查看答案

随着垄断组织的发展,企业的管理艺术逐渐上升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资本主义19世纪兴起的泰    罗制就是这样一种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的的科学管理理论体系。由此可见,垄断组织的发展

A. 推动了企业的海外扩张    B. 刺激了生产技术的革新

C. 提高了企业经营的成本    D. 促成了经济模式的变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