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秦朝驰道 隋朝运河 比较秦朝和隋朝的两幅地图,提取两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秦朝驰道                                             隋朝运河

比较秦朝和隋朝的两幅地图,提取两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

 

示例: (1)秦朝的驰道和隋朝的运河都连接了政治中心和边远地区。所以都有加强中央和地方联系、便于中央控制地方、尤其是控制新近征服的边远地区的意图和效果。 (2)秦朝驰道通往四方,隋朝运河通向东北地区和江南地区。这是因为隋期时东北边境有扩张领土的冲动和国防压力,而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江南地区的财赋受到中央政府的重视。秦朝时,都城周围就是农业发达区,南方经济落后,不需要吸取江南资源。 评分细则:提取信息明确清晰、源自材料。史实准确,围绕材料阐释。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解析】 题目要求“比较秦朝和隋朝的两幅地图”基础上,提取出两条信息,所以提取的信息要与二者有一致的关系,分析地图时就要注意从相同的角度去看,然后提取。之后要进行论证和阐释,主要阐释形成前述信息的原因或者目的以及影响等。从两幅图的名称“秦朝驰道”和“隋朝运河”就提供了这是秦朝和隋朝关于交通的比较地图,这样就等于明确了要将二者进行比较,然后就可以比较其性质、形式、中心、走向等进行比较提取出两个相关信息即可。例如:秦朝的驰道和隋朝的运河都连接了政治中心和边远地区;秦朝驰道通往四方,隋朝运河通向东北地区和江南地区;秦朝的驰道是陆路交通线,隋朝的运河是水上交通线;秦朝的驰道以都城为中心,隋朝的运河以都城附近的洛阳为中心;等等。之后再结束所学知识进行阐释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伴随着城市化和休闲时间的延长,体育运动目益普及。体育全球化的核心表现就是现代奥运会。但奥运会一开始就受到国际政治形势的影响。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变成纳粹的宣传表演会;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意味着进入东西阵营同场竞技的时代。此后20年两大阵营主要以运动成绩的比拼为主,将奖牌数量作为验证社会制度优劣的最重要指标;70年代美苏开始竭力争取承办奥运会。但美苏分别于1980年、1984年带头抵制了对方承办的奥运会。大规模政治抵制成为了80年代前期奥林匹克运动的主题,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遭遇巨大挫折。政治介入奥运的最根本原因……奥运会中体现出的民族主义。不管是开幕式上运动员以国家为单位入场的形式,还是颁奖仪式上升国旗奏国歌的礼仪,都极大地激发和强化了各国政府、运动员以及普通民众比的民族主义思想。

——摘编自李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冷战研究《(1950年代一1990年代初)》

材料二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与科学技术关系密切。运输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不断推动体育运动的全球化。1912年斯德哥尔摩引进电子计时器精确记录时间和准确保存运动员成绩成为现实。而运动摄影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运动会信息的传播手段,还使运动员能更真实地模拟比赛场景并组织训练。1936年在柏林,闭路电视第一次被用来转播运动会实况。现代科技还更新了体育科学研究和奥运选手训练的面貌,一系列先进的传感、测量和遥测技术、高速摄影分析器进一步发展,甚至还引起体育器材、运动服甚至运动场技术的变化。此外,反对违禁药物的斗争,也促进了生物化学科学和检测分析技术的发展。事实上,超大屏幕的电视系统、大型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大跨度的或移动的屋顶结构、大型的照明与通风系统等无一不是在以奥运会为代表的大型运动会的刺激下发展起来的。

——摘编自理查德.W.布利特等著《20世纪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影响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要科技成果,并分析说明科技与现代体育的关系。

 

查看答案

(山西省2018届高三省际名校联考(五)历史试题)在赫鲁晓夫时代,苏联电影在国际上独领风骚。苏联导演查克菜回顾1956年的戛纳电影节:“有些人欢迎我们,有些人害怕我们,但没有人漠视我们。”这反映出

A. 文化交流受到了冷战的影响

B. 苏联通过电影宣传社会主义

C. 赫鲁晓夫改革推动文艺繁荣

D. 苏联电影迎合了西方价值观

 

查看答案

下表为不同年代英国主要经济部门的总收入(单位:万英镑)

 

农林牧渔

工矿建筑

商业运输

地产房租

1688

1930

990

560

250

1801

7550

5430

4050

1220

1831

7950

11710

5900

2200

 

 

这份资料可以用来研究

A. 议会改革的经济背景

B. 光荣革命的经济影响

C. 工业革命催生世界市场

D. 工业革命导致农业巨变

 

查看答案

(山西省2018届高三省际名校联考(五)历史试题)1930年,国民党中央通过《关于建设之方针案》,强调今后“铁道、水利、造船、制铁、炼钢等事业,依照总理(孙中山)节制资本之义,宜由国家经营之”。并计划在两年内由政府筹资建设大规模的钢铁厂、造船厂。这一计划

A. 是对传统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反思

B. 目的是建立持久抗战的经济基础

C. 受到了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影响

D. 意图是改变中国重工业落后的面貌

 

查看答案

清末革命派传播些描述清初满族军队暴行的图书,比如《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纪略》。这些书内容的真实性备受质疑,但是耸人听闻的故事激发了大量群众的反满情绪。这说明

A. 革命目标高于历史真相

B. 政治宣传歪曲历史研究

C. 辛亥革命缺乏历史依据

D. 历史书写影响政权稳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