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张之洞认为:“若铁厂设于大冶,厂在省外,实缺大员,无一能到厂者,岁糜巨款,谁其信...

张之洞认为:“若铁厂设于大冶,厂在省外,实缺大员,无一能到厂者,岁糜巨款,谁其信之?若设在省,则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他对汉阳铁厂选址的主要考虑是

A. 节约生产成本

B. 便于官府监督

C. 带动民用工业

D. 临近销售市场

 

B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根据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厂在省外,实缺大员,谁其信之”,“ 设在省,则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等信息可知其选址的主要考虑是便于官府监管,B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提及成本、民用工业发展和市场等信息,因此排除ACD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朝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 工商业发展造成农业衰退

B. 工商业发展导致社会结构变动

C. 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 无业游民增加促成工商业发展

 

查看答案

(题文)如下图所示,与隋朝大运河相比,元朝大运河航道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洛阳城市经济衰落

B. 加强对南方的控制

C. 政治中心向北迁移

D.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查看答案

(题文)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符合“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

A. 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B. 出现最早的纸币

C.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 近代工业出现

 

查看答案

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占到54.5%;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59.1%,以北则为40.9%。这一变化

A. 表明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B. 导致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 推动对外贸易通道的变化

D. 加剧了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

 

查看答案

根据北魏的均田制,大部分国有土地授出后要求受田者年老身死时交还国家再分配,但这种“还”和“受”大多在户内进行。这说明均田制客观上

A. 抑制了土地兼并

B. 加剧了皇权的衰落

C.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D. 造成了国有土地的私有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