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

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

A. 格物致知    B. 心即理也    C. “知行合一”    D. 人性本善

 

A 【解析】材料是通过探究获取“天地生物之心”,显然属于外在求理的方法,符合理学家求理途径,A正确;B和C属于心学思想主张;D是孟子思想主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世学者倾向于“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的说法,学者们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 儒学的政治地位已日益巩固

B. 理学的世俗化趋势日渐加强

C. 中华民族文化心理认同形成

D. 中国传统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查看答案

南宋袁采在其《世范》一书中多有“富家置产当存仁心”、“兼并用术非悠久计”等规劝世人处事保全之道的治家格言。这些描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

A. 租佃关系难以维持    B. 政府放任经济发展

C. 土地私有不断深化    D. 小农经济趋于衰退

 

查看答案

“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亦称为“相礼之儒”。春秋时期,孔子赋予“儒”新的含义,其目的是()

A. 和谐人际关系    B. 维护社会秩序    C. 确立儒学独尊    D. 巩固专制统治

 

查看答案

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判定商代

A. 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 国家大事依赖占卜来决定

C.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 崇拜祖先的观念已经形成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的言论:

材料一国民会议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第一点就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

材料二1924年11月,孙中山经上海取道日本北上。他在日本神户接见记者时说:“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绝不可能”。

材料三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孙中山的思想比以往有了哪些进步?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认为中国不能统一的原因。

(3)据以上材料,简要评价孙中山这一时期的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