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南宋袁采在其《世范》一书中多有“富家置产当存仁心”、“兼并用术非悠久计”等规劝世...

南宋袁采在其《世范》一书中多有“富家置产当存仁心”、“兼并用术非悠久计”等规劝世人处事保全之道的治家格言。这些描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

A. 租佃关系难以维持    B. 政府放任经济发展

C. 土地私有不断深化    D. 小农经济趋于衰退

 

C 【解析】从“富家置产当存仁心”、“兼并用术非悠久计”可以看出本题讨论的是土地兼并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南宋时期土地开放已经基本完整,因此土地兼并现象严重,这反映出土地私有化不断深化,故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在本题没有提及租佃制;C选项材料没有反映;D选项说法错误,南宋小农经济依旧繁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亦称为“相礼之儒”。春秋时期,孔子赋予“儒”新的含义,其目的是()

A. 和谐人际关系    B. 维护社会秩序    C. 确立儒学独尊    D. 巩固专制统治

 

查看答案

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判定商代

A. 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 国家大事依赖占卜来决定

C.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 崇拜祖先的观念已经形成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的言论:

材料一国民会议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第一点就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

材料二1924年11月,孙中山经上海取道日本北上。他在日本神户接见记者时说:“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绝不可能”。

材料三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孙中山的思想比以往有了哪些进步?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认为中国不能统一的原因。

(3)据以上材料,简要评价孙中山这一时期的思想。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坚,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1894年6月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匣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

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认为“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中的“本”和“末”分别是指什么内容?

(2)根据材料二,孙中山为了达到革命的目的,辛亥革命前在组织上有什么重大行动?思想上用什么来体现他的革命主张?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孙中山在晚年为了“民族革命”的继续,在理论上有什么重大发展?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最主要体现在

A. 同意改组国民党

B. 同意以党内合作方式与共产党合作

C. 召开国民党一大

D. 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