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父亲希望李时珍走科举之路的主要原因是 A. 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 B. ...

(题文)父亲希望李时珍走科举之路的主要原因是

A. 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

B. 民间医生的社会地位卑微

C. 通过科举考试可以出人头地

D. 李时珍聪明好学,14岁就考取了秀才

 

A 【解析】试题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李时珍从小就对医药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不仅能够辨认许多草药,还了解一些药物学知识。少年时代他的愿望是当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可是在那时,医学被视为末学杂流,民间医生的地位很卑微。可见父亲希望李时珍走科举之路的主要原因是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故此题应选A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社会转型的内涵就是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从全球角度看,在思想革命、科学革命、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国家

已在从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路径上高歌猛进。由于明清两朝统治者未能认清时代潮流,采取了逆大势而行的政策,社会转型因此难以启动。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中国才开始艰难地探索现代化的路径。

——摘编自徐小宁《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社会转型》

材料二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图

材料三……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才以主动和积极的姿态全力推动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开始

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我把它叫做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社会转型包括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民主)制度社会转变等。……

——摘编自郑杭生《中国与西方社会转型的显著的不同点》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难以启动”的原因。这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社会转型在经济领域的表现。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转型的认识。

 

查看答案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近五年来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全面加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阅读下列两幅有关秦朝和古希腊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的示意图

(1)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和雅典的政治制度分别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近代西方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阅读下列两幅有关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的示意图

(2)中美两国所创造的政治制度“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做出了贡献”。据材料二指出这两种制度遵循的基本原则各是什么?

材料三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自由、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3)材料三出自哪部法律文件?材料三反映了该文件的哪些核心内容?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上的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

(4)依据材料四归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最突出成就?

 

查看答案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A. 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

B. 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

C. 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D. 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

 

查看答案

英国历史学家哈德指出:“当资本能用于为人民大众消费的商品的生产时,现代规模的资本主义制造业才有可能。并且,正是由于资本被用于这一目的,才赋予了工业革命势不可挡的性质。”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15、16世纪欧洲的商业革命

B. 15、16世纪欧洲的价格革命

C. 18世纪中期英国纺织业革命

D. 二战后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

 

查看答案

读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以下对该表解读,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A. 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

B. 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还不具备

C. 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运动

D.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