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2年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

1912年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临时约法》

A. 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B. 明显的限袁倾向

C. 缺乏明确反帝要求

D. 强烈的排满色彩

 

B 【解析】 试题最终成为一纸空文是从结果来看,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可知此题强调的是临时约法明显的限袁倾向,故B项正确;材料与明确的反帝要求五官,故C项错误;材料与强烈的排满情绪无关,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 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带有爱国的性质

B. 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 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 是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查看答案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A. 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

B. 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C. 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

D.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查看答案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提到:“北京同那些最富饶的省份的联系被切断时,当地士绅的头面人物就不得不就地筹款招兵来平定叛乱。在士绅领导下的这种地方军事化,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新事物。”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辛亥革命

D. 国民大革命

 

查看答案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的举动是(     )

A. 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向西方学习

B. 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创办民族工业

C. 为求富创办采用机器生产的民用工业

D. 学习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查看答案

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抵制

B. 《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C. 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D. 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