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78年底,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不想饿死的农民在一起赌咒发誓,签下分田到户的“...

1978年底,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不想饿死的农民在一起赌咒发誓,签下分田到户的“生死契约”,成为中国改革的一个起点。他们的这一举动

A. 超越了我国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

B. 是政府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

C. 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D. 改变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C 【解析】小岗村改革前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管理体制,小岗村农民分田到户是农民自发的,符合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排除AB;小岗村农民分田到户打破了集体劳动,实行个体经营,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故选C; 小岗村农民的做法没有改变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率每年分别约为3.8%18.7%。这反映出一五计划

A. 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B. 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 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D. 经济工作中存在着严重冒进倾向

 

查看答案

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 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 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 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 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查看答案

(题文)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国民政府采纳了共产党人的建议

B. 目的是为赢得抗战的胜利积聚力量

C. 说明中国开始引进现代企业制度

D.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查看答案

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1个扩大到20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企业集团。张謇的企业发展的原因可能是

A. 洋务运动的诱导

B. 外国资本的大力援助

C. 西方列强的放松侵略

D. “实业救国”爱国思潮的推动

 

查看答案

史书记载:1873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A. 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B. 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

C. 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D. 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