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

(题文)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A. 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

B. 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 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 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可知内阁已经名存实亡,不可能权力得到加强,排除A。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大臣品级不高,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本身无决策权,不能等同于宰相,而且早在明朝初期已经废除宰相制度,排除C。结合所学,乾隆从裁撤军机处到恢复军机处,关键在于军机处有利于皇权加强,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题文)“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77~1985年,科技事业基本是从“文化大革命”中恢复的过程,并开始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科技政策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法律、法令形式的科技政策;二是通过党政领导机关或科研管理机构发布的有关科学技术的战略、规划、计划、决定、条例、规定、章程和制度等;三是以办法、通知、意见、会议文件以及主要领导人代表党和国家的重要讲话等形式出现的科技政策。此外,还有支持科学技术发展条件的政策,如:人才政策(知识分子政策)及相关的教育政策。

结合该阶段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和方针,科技政策更多地侧重了技术政策。1978~1979年,中法,中德(联邦德国)、中美分别签订了科技合作协定。还成立了中美科技合作联合委员会。设备进口和技术引进也再度掀起了高潮。这段时间设备进口和技术引进对促进石油、化工等工业部门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虽然一度造成了依赖国外技术和大量进口零配件的被动局面。但总体来说,此阶段的技术政策还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摘编自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1985年中国科技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7~1985年中国科技改革的主要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一1949-1976年党的口号

表二1977年以来党的口号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49.9)“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1952.12)“以阶级斗争为纲”(1957.10)“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1958.5)“文化革命”“技术革命”(1958.5)“人民公社好”(1958.8)“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1964.2)“抓革命,促生产”(1966.9)“革命委员会好”(1967.3)“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1967.11)“打倒社会帝国主义”(1969.10)“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1970.5)……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977.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78.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12)“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1980.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81.6)“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五讲四美”(1981.12)“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3.10)“一国两制”(1984.2)“贫穷不是社会主义”(1987.4)“抓住时机,发展自己”(1992.3)“依法治国”、“以德治国”(1997.9)……

 

 

(据杨凤城主编《中国共产党史》整理)

比较表一和表二,提取一项有关党的口号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简易疏阔……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废止了部分肉刑,反映了司法的进步。

——据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英国是一个法治传统悠久的国家……中世纪的英国,国王和贵族之间维系着一种双向契约关系。中世纪后期,英王不断加强王权,危害到贵族们的封建权益。13世纪初,贵族集团发起了反对英王约翰的武装起义,并迫使英王签署《大宪章》。《大宪章》共63条条款,部分如下:第12、14条:除传统封建捐税外,任何赋税必须经“全国公意许可”,为取得全国公意许可,需召开大会议;第30条:未经自由民同意,任何郡长或执行吏都不得擅取其车马作为运输之用;第61条:贵族须推选出25位代表,监督《大宪章》的落实;第63条:教会应享有自由,英国臣民及其子孙后代充分而全然享受《大宪章》所述各项自由、权利与特权。

——据程汉大《<大宪章>与英国宪法的起源》等

(1)根据材料,概括汉代法律和英国《大宪章》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法律和英国《大宪章》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