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区域/国家 GDP总量(百万美元) 人均GDP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区域/国家

GDP总量(百万美元)

人均GDP

GDP比例(世界百分之%)

1820年

清仁宗嘉庆二十五年

228 600

600

32.9

法国

38 434

1 135

5.5

英国

36 232

1 706

5.2

日本

20 739

669

3

德国

26 349

1 077

3.8

美国

12 548

1 257

1.8

1870年

大英帝国

265 000

 

24.1

清穆宗同治九年

189 740

530

17.2

英国

100 179

3 190

9.1

美国

98 374

2 445

8.9

法国

72 100

1 876

6.5

德意志帝国

71 429

1 839

6.5

日本帝国明治时代

25 393

737

2.3

1913年

大英帝国

570 406

 

21.1

美国

517 383

5 301

19.1

中华民国

241 344

552

8.9

德意志帝国

237 332

3 648

8.8

英国

224 618

4 921

8.3

法国

144 489

3 485

5.3

日本帝国大正时代

71 653

1 387

2.6

 

(注:数据来自于相关参考文献。和其他一切对历史上的经济数值之评估一样,相关的计算可能有些或者不全然准确,仅供参考,但不影响答题。)

历史学家李剑鸣认为,历史解释包括了解事实的真实含义,寻找不同事实之间的关系,最后做出恰当的判断。请你以此为标准对上述表格进行历史解释。

 

含义:工业革命后,中国逐渐失去世界领先地位,并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西方主要国家发展迅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德、日迅速崛起,逐渐超越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3分) 关系: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则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逐步瓦解,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随着西方各国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完善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等优势逐渐超越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6分) 判断:国家的发展战略必须立足国情,走自己的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重视发展科教;与时俱进,进行制度创新才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3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审准问题要求,历史解释从三个方面来完成,事实的真实含义,不同事实间的关系,最后做出判断。试题表格给出三个时间段的GDP总量、人均GDP、GDP比例世界百分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20年工业革命完成之前;1870年是工业革命完成之后;1913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阶段各国经济发展情况不同。从阶段不同呈现的历史信息不同,分阶段来准确表述历史解释的三个维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

 

时期

内容

备注

春秋战国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耧车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魏晋南北朝

翻车

 

《齐民要术》

 

隋唐

筒车、曲辕犁

 

宋元

踏犁

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

《农桑辑要》

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

《十二气历》

 

明清

《农政全书》

 

 

 

(1)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二英国城市人口数量与比例变化

 

年份

英国人口(千人)

城市人口(千人)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

1751

7390

1657

22%

1801

10755

3488

32%

1851

20879

11194

54%

 

 

(依据赵煦《英国早期城市化研究》)

(2)阅读上表,概括1751~1851年英国人口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相关因素。

材料三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铁、洋针、洋钳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性质分别发生了怎样的重要变动?

材料四在美国,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1904年约1900个,占企业总数的0.9%,而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25.6%,它们的产值占总产值的38%。在德国,雇佣50个工人以上的大企业在1907年占企业总数的0.9%,而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39.4%,占有的蒸汽马力和电力分别高达75.3%和77.2%。

(4)材料四反映了怎样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如何评价这一现象所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初期美苏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激烈的对抗。为了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和孤立,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图1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

(1)杜鲁门总统执政期间(1945-1953年),美国在欧洲实行“冷战”政策,其在政治上、军事上各有什么重要表现?战后世界格局由此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一、图1和所学知识,说说新中国重点是与哪些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有什么积极作用?

材料二

(3)材料二中反映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有哪些新兴力量崛起?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材料三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4)根据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西方专利情况

中国专利情况

17世纪初

英国伊丽莎白一世以钦赐形式向发明者授予专利权;

 

18世纪末19世纪初

美国颁布垄断法规,是世界上第一部现代含义的专利法;英国、法国、荷兰先后颁布了自己的专利法;

 

19世纪下半叶

比利时、巴西、法国、意大利、荷兰、葡萄牙和西班牙等11国签订保护工业产权的《巴黎公约》,建立巴黎联盟;签定《伯尔尼万国版权公约》,成立伯尔尼联盟。

李鸿章批准保护和扶持官督商办企业“十年专利权”;维新变法期间颁布的《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引进西方专利制度。

 

 

阅读上表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近代史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19世纪英国政府颁布了部分法律:1843年,《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55年,《有害物质去除法》;l 876年,《河流防污法》。其主要背景是

A. 工业革命造成严重污染    B. 工厂发展规模需要限制

C. 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D. 英国社会普遍重视立法

 

查看答案

一篇历史论文把巴拿马运河的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美国经济的崛起    B. 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展

C. 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