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

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

 

时期

内容

备注

春秋战国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耧车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魏晋南北朝

翻车

 

《齐民要术》

 

隋唐

筒车、曲辕犁

 

宋元

踏犁

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

《农桑辑要》

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

《十二气历》

 

明清

《农政全书》

 

 

 

(1)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二英国城市人口数量与比例变化

 

年份

英国人口(千人)

城市人口(千人)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

1751

7390

1657

22%

1801

10755

3488

32%

1851

20879

11194

54%

 

 

(依据赵煦《英国早期城市化研究》)

(2)阅读上表,概括1751~1851年英国人口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相关因素。

材料三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铁、洋针、洋钳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性质分别发生了怎样的重要变动?

材料四在美国,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1904年约1900个,占企业总数的0.9%,而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25.6%,它们的产值占总产值的38%。在德国,雇佣50个工人以上的大企业在1907年占企业总数的0.9%,而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39.4%,占有的蒸汽马力和电力分别高达75.3%和77.2%。

(4)材料四反映了怎样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如何评价这一现象所产生的影响?

 

(1)表现: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2)变化:英国总人口与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增加并占据主导地位。 因素:英国工业革命为人口的增加提供了物质基础;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使城乡人口比例发生了根本改变。 (3)经济结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现象:垄断组织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扩大了生产的规模,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影响:积极:垄断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它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对于扩大生产规模、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有积极作用; 消极:加大了财富的不平均。 【解析】(1)根据表格中各时期的农业科技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精工细作主要表现在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重视农时、农业经验的推广等方面。 (2)变化:从表格中的数字可以看出英国总人口与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增加并占据主导地位。原因:根据时间1751~1851年结合所学可从英国工业革命对人口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等角度来回答。 (3)根据材料“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铁、洋针、洋钳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结合所学鸦片战争后的史实可知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现象:根据材料“在美国,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在德国,雇佣50个工人以上的大企业在……占有的蒸汽马力和电力分别高达75.3%和77.2%。”可知垄断组织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原因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影响:根据所学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初期美苏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激烈的对抗。为了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和孤立,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图1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

(1)杜鲁门总统执政期间(1945-1953年),美国在欧洲实行“冷战”政策,其在政治上、军事上各有什么重要表现?战后世界格局由此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一、图1和所学知识,说说新中国重点是与哪些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有什么积极作用?

材料二

(3)材料二中反映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有哪些新兴力量崛起?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材料三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4)根据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西方专利情况

中国专利情况

17世纪初

英国伊丽莎白一世以钦赐形式向发明者授予专利权;

 

18世纪末19世纪初

美国颁布垄断法规,是世界上第一部现代含义的专利法;英国、法国、荷兰先后颁布了自己的专利法;

 

19世纪下半叶

比利时、巴西、法国、意大利、荷兰、葡萄牙和西班牙等11国签订保护工业产权的《巴黎公约》,建立巴黎联盟;签定《伯尔尼万国版权公约》,成立伯尔尼联盟。

李鸿章批准保护和扶持官督商办企业“十年专利权”;维新变法期间颁布的《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引进西方专利制度。

 

 

阅读上表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近代史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19世纪英国政府颁布了部分法律:1843年,《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55年,《有害物质去除法》;l 876年,《河流防污法》。其主要背景是

A. 工业革命造成严重污染    B. 工厂发展规模需要限制

C. 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D. 英国社会普遍重视立法

 

查看答案

一篇历史论文把巴拿马运河的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美国经济的崛起    B. 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展

C. 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查看答案

秦奋在历史学习中发现:欧洲的一些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荷兰有西兰(Zealand),大洋洲有新西兰(NewZealand);法国有奥尔良(Orleans),美国有新奥尔良(NewOrleans)。对此现象的由来,正确的解释是

A. 两者地理形势相同所致    B. 两者文化传统相同所致

C. 两者关系世代友好所致    D. 欧洲列强殖民活动所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