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唐代始有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唐代始有其名。北宋年间,涌现出以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岳麓山岳麓书院、太室山嵩阳书院、回雁峰石鼓书院)为首的大批书院,南宋更是书院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著名学者都在书院任教。书院以培养“希贤希圣”之士为己任,提倡“为己之学”,主张“进德”与“修业”并重。课程内容完全是由执教的山长、主讲教师确定,除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经典外,还有儒学大师各自的研究心得。同时,历史典籍也是宋代书院的课程内容之一,部分书院还教授关于农田、治民、水利、算术以及军事等一些实用技能型知识。

——摘编自杨果《也谈宋代书院与同时代的欧洲大学》等

材料二虽然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没有一个确定的日期,但一般认为,最早的大学建于12世纪。随着贸易和工商业的不断发展,城市需要更多的管理和服务机构,并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和业务素养的从业人员,原有的教育机构不论在数量、规模还是所设专业都无法满足时代需要。在1100至1200年间,大量的新知识涌入西欧,这些新知识冲破了大教堂学校和修道院学校的束缚,产生了有学问的职业。它吸引了来自欧洲各地的求知欲旺盛的青年……来到巴黎和博洛尼亚,组成那些学术行会,并给予我们对于大学的最初和最好的定义: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社团。

——摘编自贺国庆《欧洲中世纪大学起源探微》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与中世纪欧洲大学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影响。

 

(1)原因: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政治上“重文轻武”政策;理学兴起;名师巨儒影响;印刷技术的发展。 (2)相同:都有较大自主性;教学内容都较丰富广泛;都适应时代的需要不同:办学目的:培养圣贤之人;培养专业人才。 学习内容:儒家经典为主,还有部分实用技能;神学宗教和学科专业知识为主。 学生来源:国内学子;欧洲各地。 影响:书院:推动了宋代文化繁荣;理学的形成和兴盛;科举制的发展(教育发展)。 欧洲大学:推动科学和知识的传播;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是现代大学的雏形,为大学的传统和组织形式打下了基础;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备。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宋代书院与中世纪欧洲大学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各自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 (1)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宋代的社会状况,从经济发展、“重文轻武”、理学兴起、名师巨儒影响和印刷技术的发展等方面来回答。 (2)宋代书院与中世纪欧洲大学的相同之处,根据“课程内容完全是由执教的山长、主讲教师确定”和“来到巴黎和博洛尼亚,组成那些学术行会,并给予我们对于大学的最初和最好的定义: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社团”可以分析得出都有较大自主性;根据“历史典籍也是宋代书院的课程内容之一,部分书院还教授关于农田、治民、水利、算术以及军事等一些实用技能型知识”和“大量的新知识涌入西欧,这些新知识冲破了大教堂学校和修道院学校的束缚,产生了有学问的职业”可以分析得出教学内容都较丰富广泛;从材料反映的时代背景可以看出都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从材料中的“书院以培养‘希贤希圣’之士为己任”和“并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和业务素养的从业人员”可以看出培养目的不同;从“除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经典外内……部分书院还教授关于农田、治民、水利、算术以及军事等一些实用技能型知识”和中世纪欧洲大学的有关史实可知学习内容不同;从另外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还可得出学生来源的不同。所产生的影响应当联系各自的社会状况,从中国书院推动了宋代文化繁荣、理学的形成和兴盛以及科举制的发展,而欧洲大学推动科学和知识的传播、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为大学的传统和组织形式打下了基础、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备等方面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00年4月,七十七国集团自1964年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首脑会议在古巴召开,会议主要议题是经济全球化、南南合作、南北关系等,会议通过了最后声明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南方国家的目标和应采取的措施。从这一现象可看出

A. 经济全球化深入到亚非拉国家地区

B. 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C. 原有经济秩序受政治格局变化冲击

D. 南方国家和北方国家矛盾激化

 

查看答案

1933年6月,美国俄美关系委员会曾在美国报界就承认苏联问题进行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1139家报纸中有718家即63%明确表示赞成苏联;有306家即26.9%表示反对。到1933年10月,赞成苏联的报纸已有1000多家。这一调查结果体现了

A. 美国人对苏联政治生活的向往

B. 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迫切性

C. 罗斯福新政超越意识形态束缚

D. 美苏联合反法西斯迫在眉睫

 

查看答案

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吏治澄清法》规定,凡接受皇家薪资及年金的官吏,除各部部长和委员外,均不得为议会的下议员。这说明英国

A. 国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

B. 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

C. 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

D. 国王与议会矛盾激化

 

查看答案

公元前五世纪中后期,在势力迅速扩展的过程中,罗马在其新控制区不断扩大公民权的授予范围,而雅典征收其新控制区的财物但不扩大公民权的授予范围。这种差异

A. 减少了罗马帝国的民族矛盾

B. 使雅典统治的社会基础相对薄弱

C. 保障了雅典统治的相对稳定

D. 使罗马公民的权利比雅典更广泛

 

查看答案

在“一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以平均每年11.3%的高速度增长,但物价指数的年均上涨幅度却只有1.1%,这主要是因为

A. 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

B. 民生商品供应充足

C. 苏联等国的大力援助

D. 调整经济任务完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